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引言1998年8月至2000年1月在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境内先后发生13次4~6.2级地震。这一组强震事件前,丽江行署地震局前方工作组、宁蒗县地震局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两次向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填报了临震预报卡,准确判定了各个阶段的震情发展趋势,较成功地实现了对这组地震事件的临震预报。与此同时,向丽江地委、行署、宁蒗县委、县政府等明确提出了地震应急对策措施和建议。震前行署地震局前方工作组到极震区的烂泥箐乡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地方政府和震区的人民群众在震前及时实施各项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奠定了基础,对减少灾区…  相似文献   
2.
盐源—宁蒗6.7级地震具有较丰富的前兆异常。前兆异常具有长、中、短、临的阶段性;在时间分布上成批出现,在空间分布上集中在几个小范围内出现。趋势性异常分期分批,在几个小范围内出现。临震异常呈突发性的脉冲式突跳或大幅度的阶跃状的突变,出现的时间均在震前一个月,平均异常时间为14天。震前半个月在震中区附近观测异常相对密集。  相似文献   
3.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4.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现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浆被动侵位耐成,总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为含铜斑岩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总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为含铜斑岩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学、地下流体、定点形变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本次地震前多学科异常呈现以下特征: ① MS 5.5地震发生在宁蒗地区MS ≥ 5.0地震平静近10年背景下,震中附近ML ≥ 3.0地震于震前1年形成空区,主震发生在空区边缘,空区长轴180 km,按照川滇地区统计公式计算,未来发生地震的震级为5.8±0.5,与宁蒗MS 5.5地震大小相当; 2015年以来,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ML ≥ 3.0地震呈平静—活跃—平静—发震的特征; 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均于震前7个月内出现,集中分布在滇西北地区距震中300 km范围内,且水温和水位测项异常出现较早; ③定点形变采用NS向与EW向幅值相加来描述同一观测资料的变化,数据曲线幅值增大可作为临震异常3个月短期指标,距震中越近,观测台项异常比例越高;④大部分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宏观异常增多可作为时间预测判据。综合上述多学科异常,认为地震学异常出现最早,可用于判定发震区域,用流体和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追踪时间,宏观异常更多作为短期判定指标,可为宁蒗地区MS ≥ 5.0地震资料积累提供跟踪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居贵  吕世琨 《云南地质》1999,18(2):178-189
根据野外调查和近几年勘查资料,对区内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及控矿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内生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认识到本区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三者为同期,总体上构成扬子地台西南边缘一条规模宏大的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成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8.
宁蒗-盐源地区地震灾害频发,近50年间就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2022年1月2日宁蒗5.5级地震造成大量村镇房屋受损。文中首先将此次地震与2012年宁蒗5.7级地震进行对比,结合5.7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震中永宁地区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介绍,然后依据震灾现场收集到的震害资料,对各类房屋建筑,包括当地藏传佛教寺院部分建筑的震害进行总结,最后在简要分析房屋震害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对进一步提升当地村镇房屋抗震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民族传统建筑和宗教特色建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路茜  张铁宝  崔静  杨星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3):565-574,582
许多研究表明中强地震前出现了红外辐射异常。近年来,川滇块体中、强地震频发,利用遥感数据对其红外辐射异常变化开展深入分析十分必要。结合13年MODIS/Terra遥感红外数据,采用空间距平分析法、辐射增强阈值面积指数法及辐射亮温均值低频时间序列法,对2004年4月—2017年6月红外亮温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川滇块体及周边构造断裂M≥5.5地震的震前异常信息。结果表明:(1)M≥6.0地震在震前3~6个月川滇块体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红外辐射增强异常现象;(2)震前红外异常并非随机分布,而可能是受到相关块体的控制;(3)以宁蒗M5.7地震和鲁甸M6.5地震为例研究发现,震前辐射增强较高的小范围区域与震中位置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康滇地轴以西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通过面积性地质调查工作与钻孔资料、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对盐源—宁蒗地区下泥盆统黑色页岩开展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盐源—宁蒗地区早泥盆世古地理主要受康滇古陆及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活动控制,靠近金-箐断裂地区发育滨岸-潮坪相,古隆起围限区出现局限海湾相,远离隆起的西北部地区发育台地、陆棚、盆地相;大瓜坪组(早泥盆世晚期)发育黑色页岩(局部地区发育硅质泥岩),在羊排喜—岩口一带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大(20~100m),普遍含钙质,有机碳含量较高,具较高的脆性矿物含量,热演化程度适中,是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富集有利层位;黑色页岩主要发育在局限海湾环境中,羊排喜—岩口—茅坪子一线是盐源—宁蒗地区黑色页岩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