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寒冻条件上热力作用对岩石破坏的模拟实验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In last years,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s stability in northern areas has become aggravating. The main reasons mass deformations areas follows: 1) mistakes during research,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objects; 2) negative changes in frozen ground, bound with reduction of footing s bearing capacity under technogenic impact; 3) premature wear of material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s under influence of natural and technogenic factors.  相似文献   
3.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夷平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夷平面是指由剥蚀和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所有在年龄上先于它的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前人普遍认为,夷平面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的平坦地形,是地貌长期演化的终极产物。 流水侵蚀是夷平面形成的动力学基础。"夷平面"一直是解释新生代以来大的构造格局和地貌演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如我国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 基于气候地貌学原理,文章提出了寒冻夷平面和干旱夷平面的概念;从坡地演化过程理论模型入手,探讨了寒冻、干旱夷平面和流水夷平面的形成机理;提出有别于传统"构造侵蚀旋迴"理论的"构造隆升和地面剥夷动态平衡"的气候夷平地貌假说;此外,还简要分析了这三类夷平面的全球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英年 《山地学报》2001,19(5):408-412
同海拔高度、距离相近的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分布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地温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寒冻雏形土不同地形部位0cm-50cm层次地温均表现较低的水平,且南坡>滩地>北坡。冬季自表层到演化层地温升高明显,夏季自上而下略有降低。地温年较差滩地>北坡>南坡。年内地温在冷暖转换期的春秋季,土壤热量交换迅速,而在夏冬二季热量交换平稳。依土壤温度诊断特性来看,海北不同地形部位的寒冻雏形土均属寒性土壤的温度状况,其中北坡地温更低,属寒冷性土壤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山高山冰缘环境中的寒冻风化剥蚀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耕年  熊黑钢 《冰川冻土》1992,14(4):332-341
  相似文献   
6.
青海南北二地寒冻雏形土分布区,由于海拔高度及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变化差异显著。但分析二地地温变化特征发现,青南青北地温分布趋势基本相似,差异不甚明显。这主要与二地土壤质地和湿度、植被覆盖程度不同等有关。表明地温变化是在气候引起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局地土壤-植被性状影响下的结果。当年冬春地温低时,对应牧草产量较高,而地温较高的年份则牧草产量低,究其原因可能与地温低,土壤冻结深厚坚实,地表蒸发减小,易贮存较多的土壤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7.
The rational usage of low productive cryogenic landscapes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Russia is impossible without carrying out special engineering preparation [1]. The preventing from negative that often has destructive cryogenic processes in the area of ice-covered permafrost soils, provided by its thawing into the marginally necessary depth in the whole area. The simplest and the most effective engineering method of faulting as an age-old stock (reserve) of surplus moisture in the form of ice from the upper parts of permafrost soils is the creation of continuous furrows net on the whole surface. This method also raises the fertility of soils, reduces acidity, and raises micro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degree of internal structure decaying. Thermophys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study in the experimental firing grounds are the available evidences of this method which rais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cryogenic landscapes while mastering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ryolithozone.  相似文献   
8.
南极东部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栓科 《地理学报》1995,50(4):368-376
拉斯曼丘陵地处极地永久冻土带,风力作用频繁。各种冰缘过程主宰了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无冰区历史短暂及南极东部古老结晶地盾的相对稳定性,使风化微弱,并以寒冻风化为主,风力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湖泊地貌、海岸地貌和构造地貌组成本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均不发育,西部地区地貌形态相对年轻,残存的冰碛物地表分丰特征指标冰盖后退依东北到西南方向进行,海岛、半岛及冰陆过渡带构成该丘陵三个差异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典型寒冻土壤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非常敏感,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多期遥感TM数据和生态样带调查数据,提出生态综合指数方法.应用土壤结构、组成与水理特性等物理指标和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含量指标,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典型寒冻土壤如钙积寒性干旱土、简育寒性干旱土、草毡寒冻雏形土以及简育寒冻雏形土等对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化,主要高寒生态系统如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以及高寒沼泽草甸等显著退化,寒冻土壤表层呈现明显粗粝化,草毡寒冻雏形土以及简育寒冻雏形土表层土壤细粒物质流失38.7%,土壤孔隙度和容重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随综合生态指标值降低而急剧增大,当植被覆盖度<50%以后,土壤表层水分集聚现象不再存在,高寒草原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化不明显;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生态指数减少而分别呈现抛物线和指数曲线形式减少.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将可能导致寒冻土壤环境持续退化并对高原草地碳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寒冷环境土壤侵蚀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灾害之一,土壤侵蚀分类是认识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机理、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治理措施制定的重要依据.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中国土壤侵蚀分类系统,但是对寒冷地区土壤侵蚀因为研究较少,其土壤侵蚀分类研究深度相对较低.鉴于此,从寒冷地区环境特征,营力分析人手,对寒冷地区以侵蚀营力为依据,将土壤侵蚀划分为冻融侵蚀、寒冻侵蚀和冰川侵蚀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划分的标准和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