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5篇
  免费   998篇
  国内免费   2484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7007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470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第22周以来产生M级以上(包括M级)的X射线耀斑的太阳黑子活动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黑子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是:南半球出现的黑子活动区多于北半球出现的。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80°,160°,200°和340°经度附近;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240°-280°和340°-360°经度带。(2)黑子群的面积(S_p)越大越易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对黑子群面积S_p在大于1000,500-1000和小于500单位时,它们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的比率分别约为41%,33%和9%。  相似文献   
2.
辽南庄河地区辽河群变形型式独特。由于群内分层剪切作用,岩层构造置换强烈,伸展构造形迹发育,变形特征清楚,属正向韧脆性滑脱构造系统的上盘组成部分。其运动方向由北东而南西,形成时间早于中生代。不同级别的滑脱面构造,由于晚期构造作用影响,在早期韧脆性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了脆性变形,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沿角砾岩带蚀变普遍,金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两侧围岩,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位,构成矿体。因而,在辽河群出露区域鉴别同类型构造,沿滑脱面寻找受破碎带控制的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拖带坐标法建立了岩层大变形的一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用解析与数值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可伸缩岩层在侧向压力及自重作用下的分叉特性,初步揭示了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5.
陈汉宗 《地球化学》1985,(2):182-187
大别山麓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具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类分布较广。周家塆岩体即为一例。前人主要依据片麻理发育程度,以类比的声法,将这些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定为“大别-吕梁期”或“晋宁期”,而将周家塆岩体定为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这些结论,均缺乏同位素年龄数据佐证,有的也不切合地质实际,因而谬误不少。  相似文献   
6.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中、上鞍山群变质沉积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的对比,确认区内两层位黑云母化学组分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其形成时变质条件的不同。随变质程度增加,区内黑云母的Si、AI~Ⅵ,Fe~(3 )、Mg和K含量增加,而Fe~(2 )、Al~Ⅳ和CH降低,Mg/Fe~(2 )比值从1.00增至2.18。中鞍山群黑云母变质温度为550—620℃,变质压力在5×10~8Pa左右;上鞍山群黑云母变质温度为450-500℃,变质压力低于5×10~8Pa。黑云母含铁系数(f)可作为鞍山地区寻找富铁矿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9.
宁潭岩体是由马田、亭子、陈冲、老虎头 4个单元组成的遭受了变形变质改造的花岗岩复式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岩体属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其源区既包含有不成熟的富含长英质物质的特性 ,也有成熟的、富含粘土的特性。岩体的形成温度为 85 0~ 92 5℃ ,同位素年龄为 35 4~ 4 4 0Ma。可能是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 ,在拉伸构造作用下岩浆底辟侵位而成  相似文献   
10.
爆破理论的研究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理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爆破理论的要点及其优缺点以及最新进展情况,对工程爆破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