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聚土地"的成功,根源于其将农村与城市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对接,为农村闲置土地找到了一条出路。安徽绩溪的数百亩土地通过聚划算出租使用权,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的模式被称为"绩溪模式"。在参与县域经济峰会的全国百余县长一起见证下,聚土地在农业电商领域的创新成为土地活用标杆。"绩溪模式"实为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今年3月推出的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的项目——聚土地一期。上线几日就被3500多人认购土地,集中在苏浙沪、京广等一线城市;总计认购土地  相似文献   
2.
重庆东北部地区巫溪天星河、文峰河的岩溶流域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水样品的p H值为6.47~8.28,平均值为7.79;流域河水饱和指数(SIc)的平均值为0.14,表明其变化受到流域碳酸盐岩分布的控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Ca2+和HCO-3平均分别占阳、阴离子的75%和82%。通过分析Gibbs图,发现泉水的主要组分属于"岩石风化类型",主要反映了岩石的溶解作用对泉水水化学的影响。流域内部分水样NO-3和SO2-4较高,可能是受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此外硫酸也参与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广泛沉积了以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代表的笔石页岩。基于对重庆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段中近400件页岩样品中笔石丰度的统计及100件页岩样品有机碳含量(TOC,%)的分析测试结果,选择其中23件不同笔石丰度与TOC的页岩样品开展页岩中笔石体与围岩(非笔石体部分)TOC的对比实验,并结合能谱分析测试结果,探讨笔石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初步研究认为: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体的C、O等元素含量较高,其TOC明显高于围岩,是页岩有机质的贡献者之一;②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TOC与笔石丰度及笔石体TOC相关性均较差,而与围岩TOC相关性较好,这指示着页岩中笔石丰度对有机质富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重庆巫溪地区页岩气勘探试验区进行勘探,对试验区各地层岩性的电性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各地层单元的埋深及厚度,分析目的层的埋深、厚度及空间分布,对深部构造进行探测,为寻找页岩气有利层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勘查方法快速高效掌握了深部信息,节约了时间和资金,为深部页岩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下堡镇内,属渝东盆缘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研究高陡峡谷区地质灾发育分布规律、风险区划,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距水系距离及距褶皱距离因子做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模型,定量评价了巫溪宁桥片区高陡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模型与地质灾害分布空间契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再结合易损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同类高陡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巫溪田坝剖面长兴组发育齐全,出露连续完整。根据露头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认为巫溪田坝长兴组属碳酸盐台地和斜坡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相及若干亚相、微相。巫溪田坝长兴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层序顶底界皆为Ⅱ型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7.
张勇 《湖南地质》2014,(7):67-67
安徽绩溪的数百亩土地通过聚划算出租使用权,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的模式被称为"绩溪模式"。在参与县域经济峰会的全国百余县长一起见证下,聚土地在农业电商领域的创新成为土地活用标杆。"绩溪模式"实为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今年3月推出的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的项目——聚土地一期。  相似文献   
8.
重庆巫溪红池坝剖面长兴阶上部地层出露齐全,产系列牙形刺和深水陆棚相遗迹化石。通过建立牙形刺带,对该剖面长兴阶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并讨论了区域大隆组/长兴组界线的时代归属。长兴中—晚期开始,沉积环境由深水盆地向深水陆棚逐渐过渡,海洋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开始显现并持续发展,基于时间序列的遗迹化石记录详细刻画了深水陆棚水体含氧量频繁加速波动过程,为系统审视二叠纪末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扬子区北缘大巴山地区的寒武系在米仓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广泛发育。由于司上—万源隆起的分隔,两小区寒武系发育特点有明显差异。米仓山小区的下塞武统自下而上发育有宽川铺段、郭家坝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和孔明洞组;中统仅发育在该区的东南部,有陡坡寺组;上统普遍缺失。城口—巫溪小区寒武系发育较全,自下而上为下统的火烧店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和石龙洞组;中统的石溪河群和上统的三游洞群。米仓山小区的寒武系因沧浪铺期后汉南古陆不断扩大,沉积盆地自西向东缩小致使西部地层缺失比东部要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