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廖鑫  张晓晖  金胜贤  朴雄  郑哲寿 《岩石学报》2016,32(10):2981-2992
克拉通内部活动带变质沉积建造蕴藏了早期超大陆形成中地体聚-散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信息,碎屑锆石年代学则是揭示这种信息的最佳工具之一。针对华北(中-朝)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活动带(辽-吉-朝活动带)中巨量沉积建造精细表征方面的空白区域,本文开展了朝鲜半岛检德地区摩天岭群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SI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北大川组变火山碎屑岩样品的锆石年龄谱记录了约2.53Ga的主要年龄峰值和约2.19Ga的最年轻峰值,说明北大川组开始沉积的时代应该晚于2.2Ga。南大川组变沉积岩样品碎屑锆石记录的最年轻峰值年龄为约2.02Ga,说明南大川组的沉积时代应该不早于2.02Ga;其锆石年龄谱记录了一个主要年龄峰值区域(2.02~2.18Ga)、一个次要年龄峰值(约2.46Ga)和一些2.78~3.30 Ga的古老年龄,指示其物质源区主要为同区古元古代地质体和邻近地体上的太古宙变质基底。区域对比表明,摩天岭群与中国境内辽吉活动带中的辽河群及集安群/老岭群具有基本一致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说明它们不仅是同一时代的产物,而且分享类似的物质源区。这些时代一致、物源相近的沉积建造可以为甄别古元古代辽-吉-朝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提供重要参考。与沉积年龄相近的碎屑锆石占据主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反映了汇聚板块边缘各类盆地的典型特征,而相悖于大部分碎屑锆石年龄远大于地层沉积年龄的裂谷型盆地。  相似文献   
2.
摩天岭锰成矿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南缘".笔者通过对摩天岭锰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锰矿受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控制明显,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前震旦系碧口群第四亚群是区内主要的含锰地层.并指出了成矿带南段两河口-黎家营、西南段石滚坝-青木川地段是勘查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摩天岭岩体稀土矿进行概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稀土矿点5个,圈出成矿远景区3个,查明其矿化类型为富含重稀土元素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认为摩天岭稀土具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建议给予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摩天岭北坡木本植物叶性状变异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杰  田青  宋玲玲 《中国沙漠》2018,38(1):149-156
调查了摩天岭北坡以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低海拔区(700~1 500m)和针阔叶混交林与亚高山针叶林为主的高海拔区(2 100~3 400m)的21个木本植物群落组成,测定了104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全磷含量(TPC)、叶片全氮含量(TNC)、叶片全碳含量(TCC)以及叶片厚度(LT)等6个植物功能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对6个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和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LA、LT和TCC在高海拔区明显高于低海拔区,而LDMC和TNC表现出高海拔区低于低海拔区;(2)SLA均随海拔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LDMC和LT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低海拔区TCC和高海拔区TCC都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加的趋势;低海拔区TNC和TPC随海拔的变化与高海拔区相反,TNC和TPC在低海拔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区随海拔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3)在高、低海拔区,SLA与LDMC、LT和TCC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LDMC与LT和TC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摩天岭北坡不同海拔区木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海拔的关系,反映了该区域木本植物的不同叶片功能性状对海拔决定的环境异质性的协同响应和适应。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究桂北摩天岭花岗岩体中新村铀矿床的精确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SEM、EPMA和LA-ICP-MS)对主成矿期(铀-硅化型)沥青铀矿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原位U-Pb定年和化学成分分析.沥青铀矿电子探针化学定年计算得到的年龄值变化范围极大,不能准确地反映矿床的大致形成时间.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含有一定量的普通铅,采用Tera-Wasserburg图解法得到一个下交点年龄为57.61±0.34 Ma(MSWD=0.97),可以代表主成矿期的矿化年龄.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具有较高的WO3、CaO和极低的ThO含量,暗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富U、W的中低温成因流体;沥青铀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微富集型,整体上与赋矿花岗岩稀土配分型式相似,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自花岗岩体本身.新获得的铀成矿年龄与桂北地区热液型铀矿的主成矿期(70~50 Ma)基本一致,表明新村矿床同华南地区绝大多数中新生代热液铀矿床一样,都是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之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松潘-摩天岭金成矿带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阳山金矿是近年在该成矿带上发现的一超大型岩金矿床.对其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除受构造控制外,岩浆岩、地层对矿床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属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下一步找矿主要利用地物化遥等手段进行综合找矿,逐步解剖Ⅰ级-Ⅱ级-Ⅲ级远景区,寻找有望靶区,在找矿思路上要从矿床类型上突破,优选次序是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石英脉型,应加强对含矿构造安昌河-观音坝主破碎蚀变带,尤其要加强其南北两侧及深部的研究和勘查.  相似文献   
7.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对鹰咀山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表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的隆升开始于晚白垩世,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0.6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2.08℃/Ma和0.063mm/a,50.669.6Ma之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13mm/a,因此说明摩天岭推覆构造带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处于持续隆升冷却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陶志军 《铀矿地质》2023,(5):790-803
为指导摩天岭地区北部拉培地段铀矿找矿工作,文章在前人区域构造体系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断裂构造走向、规模、活动期次和断裂充填物类型的详细调查分析,梳理了构造体系,划分了成矿期构造活动期次,应用里德尔剪切模型研究了成矿期构造运动学规律和动力学演化特征,最后分析了各构造带铀成矿潜力。文章将拉培地段构造体系划分为4组:北东向乌指山断裂、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和北东向羽状断裂。矿前期,在伸展构造体制下,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主要以张性为主,乌指山断裂活化;成矿期转变为左行走滑体制,与乌指山断裂配套形成了以F20为代表的北西向张性T断裂和以F6为代表的近东西向反向剪切断裂;成矿中-晚阶段,随着剪切作用的不断进行,新生了一组与乌指山断裂呈小角度相交的北东向左行压扭性P断裂,北西向断裂由张性转变为右行剪切,而近东西向断裂压性特点更加显著;矿后期,研究区基本结束左行走滑体制,转为东西向拉张作用。北东向乌指山断裂是研究区内重要的导矿构造,断裂本身成矿潜力一般;北西向断裂整体成矿潜力一般,但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往往为重要的铀成矿地段,应引起重视;近东西向断裂成矿期活动强烈,成矿作用明显,成矿潜力好;北东向羽状断裂...  相似文献   
9.
摩天岭花岗岩体为一大型韧性剪切带,岩体中广泛发育的片麻理实际上是糜棱面理,其总体走向为NNE向,倾向NWW-SWW,倾角30~70°,拉伸线理向SWW或NWW倾伏,根据S-C面理构造、长石和石英不对称眼球等剪切指向标志体判断,韧性剪切带运动学为正滑剪切。  相似文献   
10.
孙士军 《矿物学报》2007,27(3):483-488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