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余家园、李家湾、石庄、拔茅山铜矿带环绕皂树咀辉石粗安玢岩体与上侏罗统砖桥组火山岩系地层内外接触带附近构成未封闭的环状矿带,具面状蚀变,铜草发育,矿化多呈细脉浸染状,地表矿化普遍较强,寻找与拔茅山铜矿类似近接触带细脉浸染型带状斑岩型铜矿具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
淅川李家湾钒矿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中下部。矿石类型为硅质岩型、页岩型及混合型三种。w(V2O5)一般在0.95%-1.34%。钒主要富集在下部硅质岩、上部杂色页岩,其中硅质岩与页岩互层者,以页岩为主,厚度大于硅质岩的组合内。钒的赋存状态呈高度富集和稀散分布两种。主要以离子吸附和类质同象赋存于粘土矿物中。与钙、钡呈正相关。矿床成因为陆棚相—浅海相层状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3.
汪忠兴  程加云 《安徽地质》2008,18(3):182-184
由余家园、李家湾、石庄、拔茅山铜矿带环绕皂树咀辉石粗安玢岩体与上侏罗统砖桥组火山岩系地层内外接触带附近构成未封闭的环状矿带,具面状蚀变,铜草发育,矿化多呈细脉浸染状,地表矿化普遍较强,寻找与拔茅山铜矿类似近接触带细脉浸染型带状斑岩型铜矿具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4.
黔东地区李家湾锰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乌罗镇境内,该矿床为杨立掌锰矿体在深部及外围的延续。锰矿赋存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下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体沿走向长约2000m,沿倾向延深长约1500m。矿床平均厚度为2.56m,平均品位为19.31%。根据大量的野外观察,前人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该区的综合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5.
黔东地区杨立掌锰矿床李家湾锰矿段地质特征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杨立掌锰矿床外围中深部的李家湾锰矿段的地质详查评价工作,并综合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该矿段含矿层位与杨立掌锰矿床一致,都赋存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炭质页岩底部,矿体埋深800~1600 m,矿床平均厚度2.74 m,平均品位19.06%,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由菱锰矿、粘土矿物、泥炭质有机物、碎屑矿物及次生矿物组成,锰矿的产出主要受地层层位、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古构造等综合分析,推测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深部找矿难度加大的现状,特别是隐伏构造的识别对于第二空间(500~2 000m深度)找矿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当前锰矿床后期保存条件的研究需要,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深部隐伏构造的识别很有必要。以区内岩石物性特征为基础,结合“大塘坡式”锰矿地质模型,建立了初步的正演模型,比较了正演TE、TM两支理论正演曲线,TM模式视电阻率响应较TE模式纵向分辨率强;对比了两支曲线在断层上下盘的响应特征。贵州省松桃县李家湾锰矿实测数据的不同反演结果表明:以一维Occam-TE反演作为初始模型的二维NLCG-TE反演能较好地反映真实的电断面结构。通过剖面电性结构特征分析,为查明“大塘坡式”锰矿深部构造格架及其对含锰岩系的破坏程度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为进一步“攻深找盲”工程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收集梅城-寒婆坳区相关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及科研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槽探、生产井编录、电法勘探、采样化验等技术手段,采用对比地质条件,类推含煤性,对涟邵煤田胜利-李家湾煤矿区测水组含煤岩系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涟源含煤区西部老矿区寻找测水煤系的富煤带、厚煤体,圈定了何家湾-周家湾-油溪、界头岭-联丰-菜山冲、白家岭等三个找煤远景区作为重点勘查耙区。   相似文献   
8.
华南南华纪武陵锰矿成矿带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地堑盆地控制形成了系列著名的大型-超大型锰矿床.本文依托2020—2021年实施的贵州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大精查(勘探)项目最新成果,运用锰矿气液喷溢沉积成矿理论与隐伏锰矿找矿预测技术体系,对该地堑中的含锰岩系、(富)锰矿体厚度、矿石品位等变化规律及气液喷溢矿石相特征进行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