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4篇
  免费   1031篇
  国内免费   1228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6051篇
海洋学   895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煤成油气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证实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为西湖凹陷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陆上其他中生代煤成油气盆地不同,近海新生代海陆过渡相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在母质来源、生烃条件和演化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表明,平湖组煤和炭质泥岩具有富含树脂体、高IH指数、Ⅱ1-Ⅱ2型干酪根、广覆式分布特点;煤系烃源岩富含三环二萜异海松烷、四环二萜β-扁植烷和五环三萜奥利烷,指示了针叶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多植被母质来源;有机质组成差异、"内热外冷"地温和差异的沉积沉降速率造成了煤和泥岩在不同构造带成烃演化具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煤成油气资源具有"油气并举、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烃源岩成烃演化表现为"早期有利生油,晚期持续生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4.
在油气开发进程中,各油气企业特别是各野外施工一线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只要能上网,就能查询油气资料的信息库。本文就是围绕这一目标,采用ASP.NET、C#、DHTML、VBSCRIPT、JAVASCRIPT等技术构建一个流动的适时的油气企业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了用户登录和注册模块、用户和角色管理模块、图书借阅管理模块和资料借阅管理模块等,并提供了多个视图方便各种知识层次的使用者查阅。同时,该系统对存储过程这一新技术与ASP.NET的结合进行了试验使用,以提高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5.
The 2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the Convention Centre of the Grand Hotel Adriatic, in a small touristic town Opatija, located on the eastern Adriatic coast wher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meet. It was the second IAS Meeting held in Croatia--the first one, 4th IAS Regional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 was held in Split in 1983. The Meeting in Opatija was 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Zagreb) and the Croatian Geological Society. The sponsor wa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Reoublic of Croatia.  相似文献   
6.
邱林友 《地质实验室》1992,8(5):267-268
SCN^-的测定大都采用分光光度法[1,2]。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痕量SCN^-的方法,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经过多年石油普查与勘探.广西发现多个含油气远景区.其中百色盆地、宁明盆地为较有利含油气区,南宁盆地、上思盆地为有利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