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天山额尔宾山中部出露的盲起苏侵入岩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组成,前人认为是泥盆纪产物,对其中锆石进行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296.9±5.4Ma和304.2±11.6Ma。其岩石学具有偏铝和过铝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结合该带二叠纪后造山花岗岩及其它方面的区域资料,从而提出南天山古生代洋盆的闭合时限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ODP113航次水深2080m处的689站位所钻取的位于毛德海隆之上的沉积物.毛德海隆是位于威德尔海东部,孤立的无震洋脊,比大洋盆地高出了2500m.沉积序列由中始新世的有孔虫一超微化石软泥与晚始新世的超微化石软泥组成,其上为渐新世的台硅藻超微化石软泥与超微化石软泥.  相似文献   
3.
4.
报据野外和遥感资料,在苏丹东北部分辨出断续的蛇绿岩推覆体残部.此带由阿拉伯一努比亚地盾西缘至片麻岩岩区(该区曾被认为是太古代至始元古代尼罗克拉通的一部分)呈西一西南至西南向出露达200km.尽管发生了强烈的解体和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测绘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用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略阳─石泉边界地质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略阳─石泉构造带是一板块缝合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现由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断裂构造系统,裹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各类建造─蛇绿混杂岩、陆缘楔状体,岛孤岩浆岩及外来岩块等,共同组成了分隔秦岭、扬子地块的一个特殊边界地质体。  相似文献   
7.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广泛分布白垩纪岩浆岩,这些岩浆活动记录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至闭合以及拉萨-羌塘板块碰撞过程。为了约束该缝合带在早-晚白垩世的演化过程,本文对缝合带中段尼玛地区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尼玛北部虾别错花岗岩侵入到中生代地层中,发育石英闪长质包体。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寄主花岗岩和包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22Ma和121Ma)。这些锆石均具有正的εHf(t)值,分别为+2.4~+7.0和+3.0~+5.1。寄主花岗岩具有高硅和高钾钙碱性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包体相对低硅,属于中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寄主花岗岩和包体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分布,如均亏损Nb、Ta和Ti,富集Th、U和Pb。综合分析,虾别错寄主花岗岩和包体是壳幔熔体混合作用的产物。尼玛南部张乃错花岗岩侵入到古生代地层里。锆石U-Pb年龄为97Ma,形成于晚白垩世。锆石εHf(t)值在+2.2~+6.0之间。张乃错花岗岩具有高硅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岩体显著亏损Ba、Sr、Ti和Eu,富集Rb、Th、U和Pb等元素。该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并在后期经历结晶分异。结合区域地质概况,虾别错早白垩世花岗岩(和包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过程,而张乃错晚白垩世花岗岩形成于洋盆闭合之后拉萨-羌塘板块碰撞背景。尼玛地区早-晚白垩世岩浆活动记录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从洋盆闭合到拉萨-羌塘板块挤压碰撞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理塘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及形成时代,进一步约束了甘孜-理塘洋盆的时空、性质以及演化历程。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内蛇绿岩年龄为(346±17)Ma、(286.2±5.1)Ma、(219.5±2.2)Ma、(216.1±2.3)Ma,洋岛年龄为(271±10)Ma、(245.1±1.5)Ma、(211.8±1.8)Ma,在侏罗纪瑞环山组粉砂岩夹层中测得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196±3)Ma,结合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分析认为理塘混杂岩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中泥盆世,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是甘孜-理塘洋盆中泥盆世-早白垩世连续演化的记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还大致建立了甘孜-理塘洋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部地质构造格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范承钧  张翼飞 《云南地质》1993,12(2):139-147,181
云南境内,红河断裂以西,主要由四条不同时代的板块缝合带为骨架,构成南北向、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条带状构造格局。由东向西依次为:红河缝合带为元古大洋向东俯冲于扬子陆块之下、于印支-燕山期再次强烈活动的构造推覆带,使扬子古陆早元古代变质岩推覆于其西的晚古生代地层之上。澜沧江缝合带为晚华力西-印支早期的一条板块缝合带,大洋向西俯冲于冈瓦纳古陆的藏滇微古陆之下,最后导致扬子古陆与藏滇古陆的碰撞。缝合带间主要分布石炭-二叠纪时的火山岛弧,其西缘发育碰撞型临沧花岗岩。金沙江缝合带是澜沧江缝合带晚期的次级俯冲带。北部,石炭纪时的沉积环境具洋盆性质,但剑川以南又与红河缝合带西侧的石炭-二叠纪裂陷槽相衔接。据此认为该缝合带可能是一条转换断层。早古生代时,红河缝合带与澜沧江缝合带之间为一冒地槽,洋盆向西迁移奎澜沧江一带到晚古生代,已演化为地台沉积;中生代时.则属地堑盆地,称兰坪-思茅中生代拗陷。澜沧江缝合带以西,无弧后盆地出现,而代之以弧后隆起及晚古生代时的裂谷;更西之保山盆地属陆内长期坳陷之古生代盘地。怒江缝合带在西藏地区为侏罗纪时的拉张洋盆,于早白垩世合拢,蛇绿岩广泛出露,缝合带的特征较明显;但向南延入云南,则表现不明显,可能具剪切并接性质。怒江缝合带以西的腾冲-盈江地区,变质基底广泛出露,燕山-喜山期地壳重熔花岗岩成带分布,为雅鲁藏布江缝台带仰冲侧的酸性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0.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古生代北祁连是一个陆间微洋盆。震旦纪时,北祁连开始从华北板块中解体出来。主要裂谷作用发生于寒武世。北祁连地槽主要闭合期为晚奥陶世和早、中志留世。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经历了复杂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