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7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613篇
地质学   3041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everal thermal springs around Changbaishan ar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Cenozoic basalt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geotherm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scribed. About one hundred hot springs exist around Changhaishan Volcano at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D.P.R.Korea with high temperature about 82~C. The pH values of the spring water range from 6.9 to 7.1 and the total flow rate is about 4.8 L/sec.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thermal springs is sodium carbonate; the high-mineral contents of thermal water are believed to have medicinal properties. Bathhouses are already built along the hot springs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the supposed healing properties. The high quality of those hot springs is believed to be utilitized for mineral water.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were estimated at about 160℃ based on the Na-K-Ca geochemical thermometer.  相似文献   
2.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4.
古侵蚀沉积间断面型金矿是桂西的主要金矿床类型。文章着重分析该类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 ,论述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 ,认为此类型金矿易采易冶 ,经济效益显著 ,建议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5.
6.
饶长辉  姜文汉  凌宁 《天文学报》2001,42(2):134-139
分析以观测系统焦面上和探测器测到的太阳表面米粒结构的对比度与观测系统口径,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系统探测灵敏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口径,不同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不同系统探测灵敏度时的米粒结构对比值计算结果,此外还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出地壳便产生了火山现象,所引起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介绍了火山喷发主要的3种形式、火山作用造成的灾害类型和中国的火山特点,以及自全新世以来我国有过喷发活动的8个主要活火山。提出了要加强认识火山的活动规律、形成过程、喷发机理,开展监测,采取对策,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8.
9.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