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倒锥体结构上冰力谱分析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研制的新型非冻结可破碎合成模型冰材料,进行了冰排与正倒锥体结构物作用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中观察记录了冰排的破碎过程并测定了作用于锥体结构物上的冰力,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由所测得的冰力时程曲线得到冰力频谱,分析并讨论了冰排速度,本结构物的水线直径,锥角以及冰排弯曲破坏方向等对冰力频谱对冰力频谱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受地震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近期取得成功的促使,我们研究了地震震级与单台接收的前3秒P波性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台湾宽频地震台阵的NACB台站记录到的震中距小于100km的46个地震的波形,我们发现高达6.5级地震的震级与初至P波特征周期的对数有线性相关关系。我们还发现,M〈6.5级地震的震级与初至P波的峰值振幅存在确定性的关系。虽然更大地震的初至P波峰值振幅的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建议在现场(单台)地震早期预警操作中联合使用前3秒初至P波的特征频率和峰值振幅。  相似文献   
3.
弹性随机介质模型的特征频率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弹性随机介质模型中的波场特征,本文使用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平面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模型中的传播.通过大量正演模拟,我们首先发现若使用不同频率的瑞克子波作为震源函数,计算散射波场的能量相对值ΔE,则对每一个固定的随机介质模型,ΔE都会在某一个与模型对应的震源频率f*处达到最大值.本文由此提出了随机介质模型的特征频率这一新的概念.本文充分说明了特征频率的客观存在性;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全面研究了随机介质中的各种模型特征(如自相关长度、背景速度、扰动标准差以及模型尺寸等)与模型的特征频率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若干结论和相应的经验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Using in situ measurement data from May-June, 1998, and data from the Asian seas international acoustics experiment (ASIAEX) from 2001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dissipa- tion spectrum function are estimated. In the inffa-gravity wave (IGW) band, the power spectra of velocity (u, v, w) are universal functions with respect to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peak fre- quencies of the dissipation spectrum (PFDS). This suggests that high-frequency internal waves in the IGW band have similar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se characteristic frequencies is explored and its highest value is 8.8 cph (cycles per hour, 1 cph=2.778× 10-3 Hz).  相似文献   
5.
裸眼井中软地层多极子源激发的弹性波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波场和分波场算法对裸眼井软地层中由单极子源和多极子源(偶极子源和四极子源)激发的弹性波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声波全波列理论波形、纯纵波和纯横渡理论波形及纵横波的频率传输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纯纵波和纯横波是无频散几何衰减波;除了在vs>(1-ρ121/2v1的井眼中由单极子源激发的横波无传播特征频率外,纵横波都具有各自的传播特征频率,纵波的传播特征频率有一系列离散值,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只有一个且等于非对称模式波的截止频率;多极子源激发的纵波传播特征频率的最小值大于横波的传播特征频率,随着极子数增多,二者的特征频率值皆增高,差别也越大,因此,当声源发射主频较低,接近横波传播特征频率而远离纵波传播特征频率时,低频多极子源将压制纵波并激发出较强的横波,分析结果还表明,通常所说的低频多极子源激发出的横波波群实际上是纯横波与截止频率附近的非对称模式波叠加的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二老对横波波群相对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声源激发主频的高低及其带宽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刘伟  甘伏平  赵伟  陈玉玲 《中国岩溶》2014,33(1):118-122
为了验证物探技术在岩溶塌陷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开展了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技术野外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对称四极电测深能直观地反映第四系覆盖层的厚度和低阻异常的深度,微动技术能定性地判定地下暗河和岩溶破碎带在地表的平面投影,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加准确地圈出塌陷,以及引起塌陷的溶洞、地下河、断层破碎带及软土分布范围。地下暗河或岩溶破碎带在高密度联合剖面法上反映为低阻正交点异常,极距为45 m时正交点附近电阻率值约为250 Ω?m;在微动H/V比值谱上反映为H/V极大值异常,极大值特征频率在2~6 Hz之间。依据2测线上的高密度电法和微动异常显示,圈出了两个易塌陷区,经对其中的一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异常区覆盖层下42 m 厚的灰岩地层中钻遇溶洞8个,其中最大的高达5.7 m。   相似文献   
7.
声波测井中首波与次首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裸眼井中由点状声源激发的首波与次首波问题,认为:首波与次首波分别是以地层纵波速度Vc和地层横波速度Vs传播的几何衰减波。同时给出了泄漏波的解析式,而泄漏纵波和泄漏横波的截止频率分别为远场处的首波与次首波的传播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8.
张伟  甘伏平  梁东辉  韩凯  刘伟 《中国岩溶》2018,37(2):272-279
为了大尺度范围内获取岩溶塌陷典型调查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与微动法,对柳州市柳城县东泉公社幅岩溶塌陷重点调查区进行了野外观测,根据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与地层厚度的关系,结合已知钻孔资料,得出覆盖层厚度与特征频率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覆盖层的厚度分布,根据面波的频散特性,得出覆盖层的横波速度分布,获取了覆盖层的结构分布,结合得出的覆盖层结构和厚度分布,推断出测区内发育4条断层或溶沟等局部构造。研究表明,利用微动法提取的特征频率和面波的频散特性,可以有效地推断出塌陷区覆盖层的结构和厚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朱星  许强  汤明高  付小敏  周建斌 《岩土力学》2013,34(5):1306-1312
在刚性材料试验压力机上对花岗岩、灰岩、红砂岩、砂岩、千枚岩及泥岩6种典型的岩石试样进行了单轴全过程加载试验,通过自主研制的数字化次声波探测系统对加载过程中的岩石破裂发射出的次声波信号进行了实时探测。为了研究岩石微破裂过程是否存在发射低频次声波现象及其频率分布等特性,通过小波阈值去噪、短时傅立叶变换(STFT)时-频分析和时域累计振铃计数的方法对数字次声波信号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岩石在破坏前加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发射次声波现象;②岩石破裂产生突出次声信号的频率主要分布在2.0~6.0 Hz之间;③在结构较完整的情况下,硬岩(如花岗岩、灰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次声信号数量要比软岩(如泥岩)多。与一般声波相比,因次声波具有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波长很长可绕开大型障碍物等独特性质,结合其他方法对岩石破裂产生次声波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可为岩石(体)稳定性监测提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塌陷已成为岩溶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结合钻探资料,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联合探测塌陷区背景地质结构和构造。通过区内外14个已知钻孔旁的微动测量,建立了微动特征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数学关系,并应用于塌陷区覆盖层厚度的估算。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反映出岩土电阻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微动谱比法揭示了探测场地的基岩起伏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推断了古河道的存在并确定了其边界及延伸方向,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联合进行地质解译,推断了基岩内断层发育的空间位置、走向等特征。综合该两类物探技术探测成果和钻探资料表明,塌陷位于古河道内,并沿古河道方向发育,其方向与区域北东向构造走向方位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