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中间猪尾鼠(Typhlomys intermedius)、拟低冠竹鼠(Rhizomys brachyrhizomyoides)、硕豪猪(Hystrix magna)、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edwardioidesi)等为代表,根据小哺乳动物群性质和与其他动物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年代测定,表明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约距今120160万年前)。该动物群由树鼩、扁颅蝠、小彩蝠、飞松鼠、笔尾树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缺少北方类型,基本上属于热带森林动物群,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三合大洞小哺乳动物群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详细划分,探讨步氏巨猿演化和早期人类环境背景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楼板开大洞框支剪力墙高层结构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SAP2000程序对楼板开大洞框支剪力墙实际工程结构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在三种地震波输入下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地震力分布,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慰文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2-282
在1998年春盘县大洞;日石器遗址发掘中,洞内堆积顶部所记录的一次异常强烈的晚更新世洞穴崩塌事件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个洞穴的堆积层不仅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而且有明确的同位素年龄,从而使我们可以在比较准确的年代基础上探讨崩塌事件与第四纪环境变化的关系。盘县大洞位于贵州高原西南的岩溶地区,海拔1640~2000m。洞厅纵深250m,宽23~56m,堆积面距洞顶22~30m,总面积约9900m2,是国内已知旧石器洞穴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大洞洞厅横剖面大部分呈三角形,近洞口处为崩塌形成的自然拱形。洞内充填了由石灰岩大塌块、石灰岩和钟乳石角砾、砂、砂质粘土、粘土和原生钟乳石钙板、石笋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盘县土城向斜龙潭组物源及沉积环境,对ZK402号孔龙潭组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龙潭期的水体为微咸水—半咸水的淡水环境,水体分层不强的厌氧环境—水体分层及底层水体呈现H2S的厌氧环境;泥岩中稀土含量高,源岩主要为钙质泥岩和碱性玄武岩。根据砂岩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电子探针等综合分析,在龙潭组中识别出三角洲和障壁砂坝—潟湖沉积相以及三角洲前缘、下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平原、潮坪、潟湖等亚相,龙潭早、晚期以潟湖相为主,龙潭中期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广泛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盘县大洞遗址的旧石器发现于1990年,从发掘到各项国际合作研究已经进行了20余年。就目前开展的工作,确认文化层堆积厚度约为3m,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可鉴定动物化石43种、4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用火证据等人类活动遗迹。研究表明大洞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相当于旧石器初期的最后阶段,其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30万年至距今13万年。大洞遗址的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使其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4年盘县各测站逐日风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盘县大风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大风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县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天气出现,但大风天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出现频次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小。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3月最多,4月次之,9月最少。大风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进入80年代后,大风日数持续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大风天气总日数近45 a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应用盘县站1960—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盘县干旱的气候特征,发现盘县连续出现中旱以上等级的春旱的年份呈增加态势;自21世纪以来发生中旱以上等级秋旱和冬旱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盘县的连旱以冬春连旱出现最多,发生频率为16%。针对盘县干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抓好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抗旱技术推广、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9,(3):63-63
贵州省盘县英武至羊场公路工程已经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黔发改交通[2008]505号文),建设规模:本项目全长12.495km,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Ⅰ级,已审核备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