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1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243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89篇
地质学   7919篇
海洋学   262篇
综合类   568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对地下水补给和更新能力的评价.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更新性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的隐伏岩溶地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常规的地质勘探方法所能提供的水文地质信息有限,环境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及可更新能力方面发挥了优势,可对传统方法进行补充和验证.其结果表明,研究区隐伏岩溶水形成较早,且有大量现代水的混入,平均混入量为54%.说明区内隐伏岩溶水的补给和更新能力较好.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还显示,大岔河隐伏岩溶水为一相对独立、半开放的水文地质单元,其补给来源部分为流域内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部分为东南部三道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根据环境同位素EPM模型计算,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为36 a.地下水储存量为1.314×108 m3; 储水系数为7.29×10-3.这一结果与传统勘探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环境同位素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和产能的识别预测取得了一些进展,而这之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是单井裂缝和产能的建模工作。本以新场气田沙溪庙组致密储层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运用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进行裂缝和产能单井建模的方法,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建立裂缝和产能的灰色遗传过程识别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岩溶区三个铅锌硫化物矿床风化带观测结果表明,中低山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具有更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但次生晕面积较小;岩溶平原区硫化物矿床风化与元素表生迁移特征较相似于非岩溶区的情况,表现在可产生较宽的pH偏低带和较大面积的次生晕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下,新埠江流域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生活水源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结构不平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文章根据新埠江流域的水资源特点,从水土资源的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下,新埠江流域旱涝灾害频繁史替,生活水源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结构不平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文章根据新埠江流域的水资源特点.从水土资源的利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该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陆1井岩屑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砂岩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实作用使岩屑砂岩的孔隙度随埋深迅速减小,成岩早期的胶结物使大部分原生孔隙被充填。水化作用在成岩早期及有机质半成熟和成熟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制约着各个阶段的成岩作用特点。在水化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使得方解石胶结物发生选择性溶蚀形成了深部(上乌尔禾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8.
金振奎  苏妮娜  王春生 《地质学报》2008,82(10):1323-1329
优质煤储层在此指厚度大、分布广、储集物性好的煤层。沉积相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浅海和泻湖淤积填平发育起来的潮坪环境和三角洲环境是最有利的优质煤储层形成环境,煤储层厚度大、分布广。沉积环境对煤储层中的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有重要影响,而灰分含量和镜质组含量又直接影响煤储层的储集物性。灰分充填了煤储层中的孔隙,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差;镜质组有利于割理的形成,其含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由于在灰分含量、煤岩显微组分等方面的差异,潮坪环境沉积的煤储层的储集物性优于三角洲的煤储层,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优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煤储层。海平面变化对优质煤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也有重要控制作用。高位体系煤储层富集,单层厚度大,横向分布相当稳定,尤其是高位体系域晚期,是形成优质煤储层最有利的层位。而水进体系域煤储层稀少,单层厚度小,横向分布不稳定,不利于优质煤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微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航  汤达祯  唐书恒  许浩  林文姬  张彪 《地质学报》2008,82(10):1341-1349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套采自不同层位不同地域煤样显微组分测试和低温液氮比表面测试的基础上,从比表面积、吸附曲线形态、阶段孔径结构分布、阶段孔径比表面积贡献、FHH分形特征几个方面刻画了煤储层微孔隙特征。同时,就“孔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煤物质组成与化学结构”这一因果链,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微孔隙特征与煤变质程度、煤岩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与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Ro在0.60%~1.91%范围内,比表面积及FHH分形分维数先明显降低,Ro至1.3%后又略有回升,同时吸附回线“滞后环”及分形尺度对应的压力范围明显减小,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明显减少乃至消失,并成为比表面积减少的主要贡献者。在相似煤级条件下,惰质组分较镜质组分有更多的比表面积贡献。粘土矿物组分含量>10%时,孔径3~4 nm“墨水瓶”型孔对比表面贡献明显,且随煤级增高影响作用相对加大。  相似文献   
10.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及控气作用差异性是研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中国沁水、阜新盆地和美国粉河盆地等典型的含气盆地为例,探讨了高、低煤阶煤层气的储层物性差异,分析了构造控气和水文地质控气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高煤阶气藏含气量高,CH4百分含量高,δ13C1值大于-38.75‰,储层渗透率变化小,储层改造难,构造热事件对煤层气的生成、富集贡献大,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大,现今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低煤阶气藏含气量低,CH4百分含量低,δ13C1值大于-49.11‰,储层渗透率变化大,储层易改造,煤热演化史及煤阶影响着煤层气的生成、富集,在煤层气生成过程中活跃的水动力是甲烷生成的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之一,但持续的水动力使气藏遭到破坏,且破坏幅度小,而合适的地层水矿化度则是低煤阶煤层气生成的重要条件,地下水格局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