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亚铊和硫氰酸根的络合反应县有不少研究。但结果十分不一致。通常认为亚铊离子和硫氰酸根不络合。Sundaram等用极谱法的结果支持此点。但是Bell等用溶度法证明溶液中有TISCN分子,并测得其稳定常数K1为6.25。Leonard等也用极谱法证明溶液中有TISCN,  相似文献   
2.
使用无机离子交换法研究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测出钢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pH曲线呈S形,其分级离子交换等温线是一种新的“台阶”型;从分级离子交换理论求得分级平衡常数K1为5.0,K2为78.1,珠江口水体中铜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92μm及其条件稳定常数为3.5×107。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一次培养实验和连续培养实验中三角褐指藻胞外产物的变化及其与汞的络合性能。28天的培养过程中测得胞外产物与汞的络合容量C_L为2.6×10~(-5)mol/dm~3;表观稳定常数K′为6.1×10~(10)。该结果解释了细胞培养过程中胞外有机物的释放对汞的解毒机理及对介质中汞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极谱技术(1.5次微分)的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方法测定天然海水的铜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对测试条件、EDTA回收率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岸水样的九次平行测定表明,铜的表现络合容量为3.01×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为7.3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和13.8%。  相似文献   
5.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gold and silica was experimentally, confirmed and calibrated at 200 °C: $$\begin{gathered} Au^ + + H_3 SiO_4^ - \rightleftharpoons AuH_3 SiO_4^0 \hfill \\ \log K_{(200^\circ C)} = 19.26 \pm 0.4 \hfill \\ \end{gathered} $$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show that AuH3SiO 4 0 would be far more abundant than AuCl 2 ? under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interest, suggesting that silica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chloride as ligands for gold transport. In systems containing both sulfur and silica, AuH3SiO 4 0 would b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an Au (HS) 2 ? as the proportion of SiO2 in the system increases. The dissolution of gold in aqueous SiO2 solutions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reaction: $$\begin{gathered} Au + 1/4O_2 + H_4 SiO_4^0 \rightleftharpoons AuH_3 SiO_4^0 + 1/2H_2 O \hfill \\ log K_{(200^\circ C)} = 6.23 \hfill \\ \end{gathered} $$ which indicates that SiO2 precip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governing gold deposition, and thus explains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silicification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讨了人造金刚石触媒中的锰含量测试方法,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认为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测定触媒中的锰含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之前,需要对饱和烃样品中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进行预分离、富集,在预分离和富集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分馏是高精度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关键。本文以正构烷烃混合溶液为对象,利用柱色谱、5■分子筛络合、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两次洗脱,GC-C-IRMS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研究前处理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分馏。结果表明:使用柱色谱分离前后,多数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2‰~0.2‰;当5■分子筛不完全络合时,未络合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偏重约0.7‰,可能发生了微弱的碳同位素分馏,但并未影响洗脱后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使用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洗脱前后,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2‰~0.5‰,以同样方式洗脱第二次,获得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与模拟样品相差-0.3‰~0.2‰。分析不同回收率(20%)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处理前后的差值基本在0.3‰以内,可见当正构烷烃回收率低至20%左右时,其单体碳同位素仍未发生明显分馏。柱色谱分离-5■分子筛络合-混合溶剂洗脱方法适用于回收率大于20%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玉冰  赵甜甜  向武  赵云鹏  刘洋 《地球科学》2021,46(5):1862-1870
为了研究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利用pH电位滴定法和荧光淬灭滴定法测定了大九湖泥炭沼泽中不同分子量段的DOM和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pH电位滴定法结果(4.0~6.1)和荧光淬灭滴定法(1.5~4.1)差异较大,这与高pH条件下OH被脱质子化及Fe2+的氧化有关.相对而言,pH滴定法更适用于探究不同分子量段DOM与铁的络合稳定性,荧光淬灭法不改变样品酸碱条件,更适于研究不同价态铁与DOM的络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DOM与Fe3+的络合稳定常数大于Fe2+,低分子量段(< 3 kDa)的DOM与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更大.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络合稳定性,分子量相对较小的DOM与铁的络合能力更强.即便Fe2+氧化为Fe3+,仍能与DOM络合并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这有利于陆源溶解性铁向水生态系统的输出.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还会影响铁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配位体模型对不同分解阶段浙江桂凋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铜离子的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M中存在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高但络合容量较小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低但络合容量较大的2种组分.各阶段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L)各不相同,各阶段中1g K与L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88,P<0.05);各组分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排列顺序为:Ⅱa>Ⅰa>Ⅰb>Ⅲa>Ⅱb>Ⅲb,半分解阶段中凋落物所释放的DOM对铜离子的络合条件稳定常数最大.这可能与其在分解不同阶段所释放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候磊  金秉慧 《岩矿测试》1990,9(3):178-183
本文提出用电生Ag~ 库伦滴定岩矿样品中痕量氯的方法。经对电解液组成、不同电解电流下的电流效率、干扰元素的分离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定氯量≥100μg时,回收率达99.5~99.9%,相对标准偏差0.33~0.03%;测定氯量≥10μg,回收率为98.6~98.9%;相对标准偏差2.5~0.58%;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用岩石和土壤一级标准物质检验及参加建材一级标准物质协作定值,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