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树勳 《地质论评》1946,11(Z2):223-232
甘肃境内地质情形经过二年来之调查已略知梗概,关于各种岩石之分布,虽未经专人研究,但已知其端倪;本文之作,系将甘境火山岩之分布及性状,作一介绍,而就教于同道者。  相似文献   
2.
杜胜江  温汉捷  张锦让  杨光树 《地质学报》2023,97(10):3347-3362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由于目前该区发现的Sn-W矿化多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南、东侧,而岩体北部Sn-W成矿作用的研究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成矿年代学方面,多数矿床依然缺少精确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制约了该区Sn-W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地质勘探的深入。长田是老君山岩体北缘代表性W (Sn)多金属矿床,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分布,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W(Sn)成矿作用的认识尚缺少实际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难以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制约了区内地质勘探的深入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田W (Sn)矿床中白钨矿及共生萤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97 Ma和79 Ma两个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矿床钨矿化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与老君山花岗岩活动时限一致,表明长田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而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关系不大。该成果丰富了...  相似文献   
3.
胡敏 《地质论评》1948,13(Z2):266-268
年来调查南山的人颇下少,各种新发现也逐渐增加了,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於南山中调查时,很幸运的发现了老君山砾岩与臭牛沟系间有不整合关系,现在要提出讨论的正是这个问题,请先将两地层情形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滇东南老君山地区南捞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地球化学上具有高硅,富碱和高铝特点;稀土配方模式呈现轻稀土富集略右倾斜型,轻稀土分馏明显,存在明显Eu负异常;相对亏损Rb、Ba、Pb、Sr、Ti、Eu、Yb等元素,相对富集Th、K、Pr、Nd、Sm、Hf和Tb等元素。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31.8±4.1Ma。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εHf(t)=0.8^-11.70,其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主要为1395~1544Ma。上述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南捞片麻状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为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形成的I型花岗岩。结合华南加里东期成岩构造环境,判断滇东南老君山早期南捞岩体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豫西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黑沟—栾川区域性断裂带的南侧。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将岩体划分为3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在矿物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体基本相似,均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但在岩石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岩石具有高硅(SiO2>70%)、高碱(NaO+K2O=8.28%~9.53%)、低钙(CaO=0.68%~2.42%)的特点。在微量元素上,Ba、Sr、Nb、Zr、Th、Rb含量较高,Co、Ni、Cr、V、Sc含量低。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第2期和第3期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1±1)Ma(MSWD=0.41)和(108±1)Ma(MSWD=0.39),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豫西老君山地区钼矿地质特征及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芳  叶会寿  周珂  高亚龙 《矿床地质》2012,31(3):480-492
东秦岭钼矿带内的金堆城、南泥湖、上房沟、石家湾、雷门沟、东沟、夜长坪等钼矿床均产于燕山期小规模的花岗斑岩体中。近些年来,在大面积出露的老君山花岗岩基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亦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床和矿点,是一个找矿潜力较大的远景区。为了总结该区钼矿的成矿规律和建立成矿模式,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笔者在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对钼矿的成矿作用时限进行了约束。硫同位素研究显示,老君山地区钼矿床(点)的δ34S值为2.4‰6.3‰,表明其硫很可能来自岩浆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的δDV-SMOW为-108‰-82‰,δ18OV-SMOW为6.3‰10.4‰,反映出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文章对该区3个钼矿床(点)的6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109.8±1.6)114.5±1.7Ma,等时线年龄为(114.3±3.4)Ma,表明其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与赋矿的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相一致,应为同一岩浆-构造-流体活动的产物。老君山地区钼矿床(点)与东沟、鱼池岭、汤家坪和沙坪沟等斑岩钼矿床,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区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老君山环斑花岗岩的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君山环斑花岗岩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中,是沙河湾、朱厂沟脑、秦岭梁北秦岭环斑花岗岩带的一部分,以特殊的环斑结构,富含基性暗色微粒包体为特征,通过对其地质、岩石、地化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环境,认为老君山环斑花岗岩,具有岩浆混合成因类型,为造山后伸展环境的产物,标志着印支期末秦岭地区俯冲碰撞的板块构造体制已经结束,转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1 区域地质概况 滇东南老君山变质核杂岩[1-3]出露于中越边境,地处南华地块与扬子地块、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是探讨华南西段大地构造的重要窗口.该核杂岩的核部由韧性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元古界猛洞岩群和加里东期南温河花岗岩组成,过渡层主要为韧脆性变形--绿片岩相变质的新元古界(?)新寨岩组,盖层由脆性变形--变质微弱的古生界-中生界地层构成,其间为多条韧性剥离断层和脆性正断层所组成剥离断层系分隔,并为变形--变质微弱的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侵入.  相似文献   
9.
1区域地质概况滇东南老君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以盛产锡、锌、钨、银著称。该区至今已发现不同规模的矿床(点)数百个,其中超大型矿床1个(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大型矿床2个(南秧田钨锡矿床及新寨锡锌矿床)。南秧田钨锡矿床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南秧田乡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西南端越北古陆与  相似文献   
10.
李文贤 《铀矿地质》2014,(5):276-282
剑川-老君山新生代盆地是以上三叠统石钟山组为基底,以新近系剑川组为主要盖层的继承性火山断陷盆地。剑川组为一套粗面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集块熔岩、凝灰质砂岩、岩屑砂岩等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研究发现,剑川-老君山盆地的铀矿化受区域性断裂及火山构造的复合控制。盆地内已发现有凝灰岩型、砂岩型、正长斑岩型、花岗斑岩型、粗面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等6种类型的铀矿化,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