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重  许继伯 《西北地质》1997,18(4):81-84
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5种泥炭中抽提腐植酸的工艺流程。在研究分析关键抽提工艺原料粒度、反应时间、碱液浓度和酸浓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抽提工艺的合理数值范围,以获得高的抽提率。  相似文献   
2.
云南临沧地区帮卖盆地含铀煤中锗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帮卖盆地是一个不对称山间向斜盆地,其基底为海西·燕山期(γ~3_4-γ~2_5)花岗岩体。盖层为新第三纪的含煤碎屑岩。锗矿体大部分存在于N_1~2煤层中。含铀煤主要为变质程度低的褐煤,属于半暗-半亮煤、暗亮煤及亮暗煤。锗在煤中的存在形式:1.主要为腐植酸锗络合物及锗的有机化合物;2.一部分呈吸附状态;3.极少数呈类质同象。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甲珅  曹军  陶澍 《地理科学》2001,21(5):423-427
测定了中国中、东部地区17种土类45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分子量分布、腐殖酸含量、粘土含量以及土壤pH值,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分布、地域分异和影响吸着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主要天然土壤类型A层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在0.0014-0.0284L/g,中位数为0.0062L/g;研究区吸着系数具有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递降的一般趋势。水热的地域分异是影响土壤A层Ks地域分异的根本因素,pH和WSOC分子量分布是直接影响Ks值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解分析等技术,分析了冲绳海槽柱状样中腐植酸、富里酸和干酪根的化学、物理特征,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关系和干酪根类型。沉积物的产烃能力甚差,每吨沉积物仅能生成0.49~1.18kg烃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泥浆是非开挖钻进砂层、砾石、卵石以及破碎地层时常用的一种护壁浆液。针对常用的腐植酸泥浆的配方,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了泥浆性能受各组分影响的主次,然后进行配方优化。把NaCl作为一个正交试验因素,分析了NaCl不同加量对泥浆性能的影响。正交优化后的泥浆性能粘度较高,失水量较小,能较好的满足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底泥砷元素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华 《地质与资源》2010,19(1):32-35,41
依据2006年辽东湾浅海评价资料,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底泥的砷元素全量和各形态的含量,对砷元素全量和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底泥中的砷含量为较高水平,存在形态主要为残渣态、腐植酸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而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和强有机结合态含量较少.除砷的强有机结合态以外,全量和其他6种形态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布特征一致,高值区都分布在锦州湾及附近.并且生态效应明显,底泥中砷的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离子交换态与脉红螺中砷有显著相关性,碳酸盐结合态与锯缘青蟹和口虾蛄中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潦浒第三纪褐煤盆地白泡煤成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潦浒褐煤盆地白泡煤在煤层结构、煤岩组分及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对其分类地位和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作者运用煤岸学、煤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技术(选区电子衍射SAD及暗场DF方法)对白泡煤显微组分特征、降解组分超微结构和腐植酸组成等做了系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潦浒白泡煤是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草本—木本植物组合体在中位沼泽环境中形成的推论。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沼泽景观区的土壤和地表水中有丰富的腐植酸,通过研究腐植酸的性质,了解到腐植酸有较强的吸附、搬运金属元素的能力。溶液的PH值影响着腐植酸的结构,控制着腐植酸的行为,因而也影响着与腐植酸结构的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水中腐植酸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饮用水中的微量腐植酸能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测定水中腐植酸的含量对评价地质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实验室中检测腐植酸的方法很多,但绝大多数不适合野外快速检测应用。在综合分析实验室各种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比色法快速检测水中腐植酸。在实验室中用Ports-15光谱仪,2cm、5cm光纤比色探头,650nm波长的红光,分别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给出了腐植酸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曲线,确定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重复度和合适光程的比色探头。  相似文献   
10.
邵坤  赵改红  赵朝辉 《岩矿测试》2019,38(6):715-723
磁铁矿是一种绿色廉价的矿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但吸附容量低,选择性差,易团聚,通过改性可以克服该缺点并提高其吸附性能。本文以腐植酸为改性剂,采用常温水相反应制备了腐植酸改性磁铁矿吸附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研究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采用静态平衡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铅、镉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规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腐植酸上的羧基、羟基被成功地接枝到了磁铁矿表面。在室温下,溶液初始pH对Pb~(2+)的吸附率几乎无影响,对Cd~(2+)的影响较大,当pH=7时,Pb~(2+)和Cd~(2+)吸附率均达到了95%。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Pb~(2+)、Cd~(2+)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到的竞争吸附顺序为Pb~(2+)Cd~(2+),由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得到Pb~(2+)、Cd~(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9.27mg/g、28.95mg/g,显著大于磁铁矿的饱和吸附容量,表明磁铁矿经腐植酸改性后增强了对水中铅镉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