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鲶鱼、鸽子、虎皮鹦鹉等动物行为活动的定量观测结果表明,1989年唐山震区发生的四个Ms≥4.0 级强余震前1-2天和几天内,动物的习性活动值呈现明显增高,其活动性重心发生改变,昼夜活动节律紊乱。这有可能为临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报道用室内实验方法对鲢鱼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因子。提出鲢鱼在不同水温、不同花粉密度及不同鱼规格下的摄食量的统计分析。指出:食粒密度和水温与摄食量正相关,而鱼规格与摄食量负相关;食粒密度对摄食量影响最大(P<0.01),其次为水温;水温和食粒密度在影响摄食量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鲢鱼摄食强度在室内条件下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在食粒规格较小、密度较低且溶氧充足条件下,鲢鱼夜晚非但不停食且出现摄食率次高峰。在本实验条件下,鲢鱼的日摄食节律与水温和光照无关,可能受饵料可得性和自身的生物钟节律等制约。  相似文献   
3.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1,15(4):32-35
本文在室内无潮汐因子作用条件下对采集于青岛太平湾基岩海岸潮间带的短滨螺进行观察,发现其具有和潮汐同步的排卵和运动节律性。30d后,仍能观察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1a后,短滨螺不呈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  相似文献   
4.
Under artificial LD cycles(6,12,18 L),the elvers of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showed a 24 h cycle of locomotor activity rhythm being most active at light transitions:the eels' activity rose to a primary peak after lights-off,followed by a quiescent period during which they buried into the shelters or lying motionlessly on sand for most of the time,and then reached a secondary peak before lights-on.Elvers could resynchronize their activity rhythm with a new photo cycle within 4 d.Moreover,their activity level at dark ph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the light period was prolonged:higher activity levels during shorter dark period.However,the elvers did not display clearly the existence of a circadian rhythm under constant light or dark conditions.The timing of daily activity rhythm evidenced in the Japanese eels may occur through the action of the LD cycles with a weak participation of an endogenous circadian system.In all the LD cycles,over 99% of the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dark phase,indicating that the eels were always nocturnally active no matter what time of day it might be.Under 12 L conditions,the eels' activity level and the time outside sand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oth at light and dark phases as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0~15 to 20~25 ℃.The activity rhythm pattern(i.e.,two peaks occurring around light transitions) did not apparently change among temperatures.However,in contrast with the primary activity peaks immediately after lights-off at 20 and 25 ℃,the timing of the primary peaks at 10 and 15 ℃ showed a latency of a few hours following lights-off,indicating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on the eels' activity.  相似文献   
5.
天然针茅草地是形成我国中温型草原亚带的重要群系,也是我区放牧和割草场资源。5年定位研究表明,牧草生物量与降水、温度呈正相关,降水起到主导作用,降水受到欧亚大气环流和西风环流指数所制约。牧草粗蛋白质、脂肪、钙、磷含量呈“双峰”型的季节动态,是由于降水影响牧草生长发育节律所致。对放牧家畜营养状况诊断,合理安排割草期都具有重要意义。针茅草地均属氮碳(NC)营养型,适宜发展皮、肉、乳兼用家畜和毛、肉兼用的细毛绵羊。  相似文献   
6.
7.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地球的节律可能是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即有不同的类别,即有不同的类别,又有时限不同的级别。节律具有突发性和旋回性或周期性,总的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球节街可能最终受到天文因素背景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对地质节律与地球动力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地质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节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动力作用是地质节律形成的主要学背景。地球内部动力系统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原始增生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和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能等;能量主要以热传导,热对流的方式由地球内部通过岩石圈向外耗散,并导致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呈指数衰减的,在此背景上叠加着非线性的,脉冲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杨学祥  王成金 《地学前缘》1997,4(3):101-107
地球节律主要受地球内部能量间歇性的释放所控制。旋转系统有不同于非旋转系统的位能,热能和旋转能的相互转换方式。在重力分异和热对流过程中,地核不仅有巨量热能,而且有巨量的旋转能和放射性蜕变能。  相似文献   
10.
沉积节律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孟祥化 《地学前缘》1997,4(3):147-154
沉积节律主要受宇地系统场驱动。宇地系统场的年代性,滞后性及耦合关系等构成节律性的基本特征。节律是精细的年代计,可以依据事件时间谱系和场的性质,鉴别它的类型及级次,进行年代学研究。节律的阶段性和间断性起因于宇起场的沉积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