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三、对我国工程咨询设计业实现与国际接轨建议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一)关于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1.加快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各企业在有比较优势方面竞争,在没有比较优势方面“全球采购”,因此,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就必须分析国内外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各自的优势、弱势、劣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通过市场环境、产业现状、公司比较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优势、弱势、劣势。  相似文献   
3.
大卫国际近年来有多项设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最近喜闻我们设计的北京优山美地别墅获得了国家建筑设计行业最高奖—国家勘察设计金质奖(见建设部公告第807号),这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建筑设计单位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金奖。  相似文献   
4.
十年历程,十年艰辛;十年奋斗、十年辉煌。1996年至今,许志安同志带领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坚持以“建功民族设计咨询业”为最高使命,建树“正气、人文、和谐、先进”的设计企业文化,培育“专业·团队·学习·创新·卓越”的专家型队伍,倡导“逐步提升员工生活品质”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品牌创新”和“人才强院”战略,连续10年保持单位营业收入、员工个人收入连年递增30%以上,连续两届提前一年全面实现院长任期目标,荣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数十项,引领中联西北院跨入行业、省、市“优秀设计单位”前列,加速迈向“省内领先、国内一流”设计业品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打响。2011年11月,业内瞩目的首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开幕,打响了武汉申请“世界设计之都”的第一枪。开幕式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强调:“我们希望通过‘申都’,与世界一流工程设计和创意城市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可以学习借鉴、促进推动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设,还可以把武汉的发展通过设计窗口传向世界,成为武汉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二、我国加入WTO后咨询设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入WTO后对我国的工程咨询设计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勘察设计》2006,(11):35-36
一、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状况(一)勘察设计业稳步发展(二)勘察设计企业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三)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创优二、全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情况(一)加强企业自律,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二)完善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三)加强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巡查。(四)维护勘察设计业利益,推进设计保险。(五)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六)加强社会监督,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七)以施工图审查为重点,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八)加强关键环节监督,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三、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企业为迎合业主的建…  相似文献   
8.
6月14日-16日,中国勘察设计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盛会——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将在京召开,它的主题是"创新设计、低碳发展",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将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07,(9):20-23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联合举办的工程咨询设计高峰论坛。这是三家协会首次联合举办"咨询发展,设计未来"的盛会,开了一次先  相似文献   
10.
英国设计业发展历史长久、产业基础雄厚,首都伦敦更是享誉世界的设计之都。通过文献阅读和信息检索获得设计业发展资料,基于制度和文化双重视角对英国设计业整体发展和地区集聚展开研究。英国政府完备的宏观产业政策、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与相关机构的配套是英国设计业发展的基础,教育文化和消费文化环境是支撑;城市更新的契机、资源要素的汇聚是伦敦设计业持续繁荣的保障。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要从国家层面加强设计业的统筹规划并分级指导;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设计教育设施。在地区层面要将设计业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