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于传统(再)保险,难以将洪灾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因此,有必要寻求有效的金融工具将洪灾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在建立洪水保险债券的概念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与普通债券及传统再保险的区别。从经济学和精算学的角度对洪水保险债券进行分析,揭示了洪水保险债券定价机制。通过研究洪水保险债券的运作模式,分析了我国洪水保险债券的发行条件与发展思路,指出洪水保险债券为我国防洪减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朱宇 《矿产与地质》2016,(6):1030-1034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去产能、去杠杆的推进,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部分矿山企业迫切需要有创新性的融资渠道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比较而言,资产证券化比较适合矿山企业.矿山企业依托矿产资源而生存,拥有这些资源的开采权利(采矿权),毫无疑问是这个矿山企业的核心资产.本文研究了目前采矿权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从内部的因素和外部的政策因素分析了采矿权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由此探索如何进行采矿权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流程以及如何设计出交易结构.同时指出采矿权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利于金融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资产证券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融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土地收购储备的发展。文章认为土地资产证券化是土地收购储备融资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两种资产证券化模式,并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面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储备开发工作对经济社会的贡献逐步加大,也愈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重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开发资金短缺往往造成了土地储备开发工作的停滞,进而产生连锁的负面反应。本文主要通过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ABS)与土地储备开发工作相结合的总体思路,提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解决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进一步完善与土地储备开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与土地证券化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需要和为解决当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用地制度的创新,体现了城市土地统一收购、统一储备、统一供应的市场新机制。基本程序是:由城市政府委托或设立的专门机构(如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回收、土地整理等方式,将分散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给我国财政与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全面发挥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自然灾害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总体描述;随后,以其中的地震和洪水为例,阐述了巨灾给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情况;最后,深入讨论了我国当前一些主要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次等级土地证券化有效地将次等级土地开发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从融资角度为我国次等级土地资源开发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宜采取次等级土地开发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当前推行次等级土地证券化必须克服来自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法律制度不配套、专业人才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大胆创新,打造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的制度环境,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我国次等级土地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这一概念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亟需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国际保险市场化解巨灾风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正在为我国保险业所关注.为此本文选取了在我国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构建与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即利用实际的样本数据和有关非寿险精算的有关原理,构建了我国的地震巨灾债券,并同时完成了价格体系的制定.以上研究可以为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可资参考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