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院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生油中心主要位于伊什基里克山—脱勒斯拜克山以北的湖盆区内。储层主要以二叠系、三叠系和保罗系的碎屑岩为主。伊犁盆地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更加复杂,沉积中心的不断西移,但仍然在中新生代地层的地表及井下发现大量油气显示,表明该盆地具备生储油能力。该盆地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对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避免盲目投入。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reviews briefly the progresses made during the last four years (1999~2002) in study of seismotectonics in China, especially appraises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th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s structure, the active fault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s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China belong to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Therefore, Chinese seismologis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Based on improvements of the observation systems in China during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the studies on seismotectonics have achieved great progresses.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main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continental geodynamics made by Chinese geophysicists during last 4 years since 22nd IUGG general assembly in July 1999. The research mainly covers the following fields: investigations on regional lithospheric structure, DSS survey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 study on present-day inner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by analyz-ing GPS observations, geodynamics of Qingzang plateau, geophysical survey of the Dabie-Sulu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and probing into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geophysical observations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d study on their evolution process, and plate dynamics, etc.  相似文献   
4.
许小平 《山西地质》2012,(3):68-71,73
笔者2003年-2004年作为报告主要编写人之一参加了“援尼日尔塔瓦省煤炭资源二期勘探”。尼日尔共和国地处西非内陆,撒哈拉沙漠南面,面积126万km^2,其国土范围内煤炭资源极其缺乏。对该煤田进行研究,为我们扩大对外合作,贯彻“走出去”的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壳运动命名的几点意见(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运动过去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造陆运动”即振荡运动,也就是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在这一运动中,某一沉积区域的沉积作用完全停止,造成大面积的地层缺失和区域性的假整合(亦称平行不整合)。“造山运动”近年来被分为“构造运动”(Tectogenesis)和“造山运动”(Orogenesis,狭义的)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沉积带的  相似文献   
6.
庐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谭克仁 《矿物学报》1997,17(3):291-296
本文简述了庐山隆-滑构造的基本特征。在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底部的顺层韧变带中,把前人的断层构造砾或沉积成因的巨厚层状变质复成分砾岩,自上而下分离出三层砾:上部砾、中部砾、下部砾。其中上部砾为断层构造砾;中部砾不是砾,而是构造分泌物;下部砾为沉积底砾。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研究区早元古代星子群与中元古代双桥山群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庐山运动”,其活动时间为2200~1800Ma,这可以与华北及华南其它地区同时期的构造运动相对比,但庐山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弱,表现为以垂直隆升为特色的造陆运动,它曾使研究区早元古代晚期至少遭受过长达200Ma(1800~1600Ma)的风化、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岩浆论者将火山作用,地震,造山运动等之主要原因均归于地下岩浆之活动。在我国北部(及东北之南部)于地质时代可分为四次之主要岩浆活动期,各若浆活动期代表主要之造山运动期,造山运动期与造山运动期之间有造陆运动期。各造陆运动期即地向斜形成的时代,有很厚之水成岩层地积,本人以造山运动及造陆运动,火山作用为基础划分我国北部之地质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笔者2003年-2004年作为报告主要编写人之一参加了“援尼日尔塔瓦省煤炭资源二期勘探”.尼日尔共和国地处西非内陆,撒哈拉沙漠南面,面积126万km2,其国土范围内煤炭资源极其缺乏.对该煤田进行研究,为我们扩大对外合作,贯彻“走出去”的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陆地震》2005,19(4):372-391
众所周知,在地球整个历史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构造过程,如大陆形成和运动、山脉和盆地形成、火山活动和地震过程等。已经证实,这些过程形成和发展中地球自转不均匀性起非常大的作用。地球旋转状态变化决定了地球椭球的扁率,当地球形状收缩变化时,发生子午线弧和纬线弧长度变化共轭,引起地壳层内特殊的切向应力椭圆,而纬线半径和矢径的共轭变化就是造陆运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