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多指标评判打分法对铜川市区滑坡逐一进行了危险性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区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铜川市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原理计算得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VEC模型对1990~2009年间铜川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长期和短期变化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城市化指数每增加1%,生态环境指数会相应地减少1.18%;2在短期内,当前城市化水平主要受前一期的生态环境的抑制作用影响,当前生态环境主要受前一期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川市区发育有为数甚多的缓动式低速滑坡。本文探讨了此类滑坡的滑移动力学机理。研究认为,由于滑面的峰—残微差效应、滑面动静摩擦阻力相近效应和滑带塑性蠕变耗能效应的综合作用,滑坡启动呈现缓动性;滑体低能效应、滑体低推力效应、滑带(面)强度自行恢复效应和滑体自行消能效应的叠加作用,导致滑坡以低速运移。  相似文献   
4.
黄土堆积地形对基底形态有良好的继承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基底形态不仅控制着黄土斜坡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到它的变形破坏特征。本文以铜川市为例,简要地分析讨论了基底表面形态与黄土斜坡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它对研究黄土斜坡的形成与发展演化规律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铜川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川市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煤炭资源及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该市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目前,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市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怍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据统计,全市约有70%的地质灾害是由不规范的工程经济活动所诱发。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铜川市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采用多指标评判打分法对铜川市区滑坡逐一进行了危险生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区滑坡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锁关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北约20公里处的三关口以南,神水峡以北,曾是“榆塞秦关咽喉要地”,是关中的北大门、关中北部著名的古关隘。金锁关两旁山势突削,道路崎岖,地势极为险要,向有“金锁天堑,鹰鹞难飞”之说。关于金锁关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三圣母因与应试举人刘玺相爱成婚,惹恼了哥哥恶神二郎杨戬,将其压在西峰巨石下,幸有玉皇大帝赐的护身金锁才免一死。  相似文献   
8.
淦铭 《中国地名》2014,(8):39-41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楷书的名家很多,历史上把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相似文献   
9.
吕恩普 《地下水》2012,34(6):56-58
铜川市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在分析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得出全市浅层地下水形成富水地段与地形,地质构造补给条件关系,以及17个富水地段及其可开采量。得出了深层岩溶水的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布特征和新区、黄堡两个富水地段的理论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铜川市2001-2013年12 a的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用SPSS在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并绘制了环境库兹涅茨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会自动解决或者改善环境问题,经济增长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铜川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际均未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之间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平滑的单调"同步"增长趋势;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倒"U"型左半部分特征,有望达到拐点;工业氨氮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正"N"型, 2006年前呈上升趋势, 2006年以后至2012年期间,出现下降,近两年又开始增长,而且增长迅速。该研究对铜川市经济与环境特征分析,不仅定量揭示出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问的关系,而且剖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铜川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管理需求,为全面实施"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确立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