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李钰 《国土资源》2006,(7):58-61
福建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福建省天宝物华、人杰地灵,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福建省的民居,作为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物质载体之一,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而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文化标志,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福建民居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闽西南的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锆石La ICPMS U-Pb年代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西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地区。对NNE向展布的闽西玮埔岩体两个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 测年,获得的年龄为447.1±4.7Ma和440.8±3.4Ma,证明这个岩体不是原来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属于加里东岩体。赣南菖蒲混合岩发育于罗浮岩体的北侧,早期将罗浮岩体归于燕山早期岩体。对混合岩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 测年,获得的年龄为445.9±3.8Ma,确定这个岩体为加里东期。这些新的高精度年龄学数据为武夷山加里东构造运动时限和性质提供了精确约束。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地区位于福建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自远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该区地处东南沿海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为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永定大排多金属矿区作为近年来武夷山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区内叠加作用和控矿作用相对复杂,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以满足对该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一些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在深入收集永定大排矿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构造,在重点区域布设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包括1:1万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及反射地震剖面.基于上述工作:1)开展了研究区航磁数据三维磁化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与大地电磁二维电阻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开展了地震资料真地表深度偏移成像,获得了更加准确的地震剖面成像结果.2)结合推覆体控矿特征,地震剖面和电阻率剖面、航磁反演结果相互验证和约束,勾画了地下构造形态.地表地质剖面延伸和标定了构造形态的地质内涵,获得了从地表到3000 m深度的构造解释结果.解释结果清晰地显示了与推覆相关的构造、控矿层位以及岩体信息,为三位一体的找矿思路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早白垩世与晚白垩世更替之际的花岗闪长岩类是闽西南地区铜多金属最主要的成矿岩体。紫金山火山盆地与闽西南坳陷过渡地带的白垩纪岩体成因及相关成矿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本文选择该地区与矽卡岩铁铜矿化相关的天池塘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7±1.0) Ma和(99.6±0.7) Ma,指示岩体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岩石表现准铝质-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富集Rb、Th、Zr和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Ti和P等高场强元素,具Eu弱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岩体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由受到先期俯冲组分改造或影响的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形成。天池塘岩体与紫金山矿田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龄,指示形成于100 Ma左右的花岗闪长岩类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多种矿化类型,是闽西南地区重要成矿岩体,应作为铜多金属矿的关键成矿要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6.
大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硅、高铝的特点。汤泉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68±3 Ma,其样品中La/Yb较高,Eu亏损不明显,具有高Sr、低Y的地球化学特征,符合埃达克质岩特征,其形成与地壳增厚有关,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NNE向脉岩群样品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  相似文献   
7.
华夏陆块从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推覆与伸展构造的叠加。文中对华夏陆块闽西南仙亭、曲斗等地区/矿区附近及井下所采集的含有机质页岩样品进行实验测试,分析了有机质参数、矿物组成及赋气孔隙参数,将对中国华夏陆块闽西南二叠系页岩的储层特征研究及页岩气勘探前景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OC残余碳分析实验、荧光显微镜及显微镜光度计实验等,认为闽西南二叠系页岩含碳量中等,为0.15%~2.71%;有机质成熟度高,为3.51%~4.33%。(2)储层矿物组成方面,利用X射线衍射实验进行全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占38.2%~49.6%,含量较高,主要为伊利石,含少量的绿泥石、蒙皂石;常见非黏土矿物主要为石英,均占45%以上;钾长石和斜长石含量较少,占1%~2.3%。(3)储层孔渗性方面:有效孔隙度为0.3%~11.4%,渗透率为(0.006 5~0.987)×10-3μm2;利用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对纳米级孔隙进行分析,认为部分小孔(2~50 nm)的孔容、比表面积较大,其次为微孔(小于2 nm)和大孔(大于50 nm)。此外,累计比表面积和累计孔容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纳米孔隙累计比表面积、累计孔容与孔径之间的关系表明,闽西南二叠系页岩气主要赋存于微孔和小于10 nm的小孔中。依照页岩储层评价标准,闽西南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在有机质丰富、有机质成熟度、页岩厚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等方面符合页岩气开发最低标准,具有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分析黄龙—上石多金属远景区地质特征,发现印支期拆离构造和燕山早期推覆构造均是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区内的找矿标志,初步认为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是该区的重要成矿类型,并预测该区北部黄龙和南部上石一带是今后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南岭地区湘南-赣南-粤北-闽西南近东西向的岩浆岩活动带在年龄、成因、动力学背景等方面一直存有争议.以福建西南部永定地区的大坪辉长岩脉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及镜下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斜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以及Sr-Nd同位素比值的测试工作.获得同位素年龄为184.0±6.5 Ma,表...  相似文献   
10.
郑志强  林东燕 《福建地质》2007,26(4):222-228
通过对闽西南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主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区域成矿背景、贮矿层位特征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温度等分析研究,指出该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多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贮矿层中伴有典型的喷流沉积岩—硅质岩,并提出闽西南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存在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