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祥光 《探矿工程》2007,34(2):25-27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桩底压浆施工工艺,通过静载和动载两种不同的桩基试验方法,验证了桩底压浆施工对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卢贤锥 《福建地质》2010,29(1):22-28
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高应变法检测,能够定量分析基桩缺陷,准确判定缺陷位置。通过工程桩的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判定分析的工程实例,结合钻芯法验证,总结高应变法在不同情况下对桩身完整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3.
林健 《福建地质》2010,29(4):359-363
通过宁德国际会展中心桩基工程的低应变法检测事例,提出了反射波形上出现与入射波反相反射波并不一定仅是土层反应,断桩也可能导致低应变波形出现明显的反相反射波,进而对该桩基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对桩基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在有凶中实现土体固结时孔压消散有两种方法,并对一实例作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荣垂强  赵晓华  邹宇 《岩土力学》2016,37(6):1818-1824
通过工程实测信号和数值模拟分析,证明了瞬态集中荷载敲击下,桩顶三维干扰速度信号的强度沿径向先递减后递增,存在干扰最小点,并对比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干扰最小点位置处的信号。参数分析表明,三维干扰最小点的位置与桩径、桩长、荷载脉宽、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土层剪切波速及土层泊松比等桩、土参数几乎无关,但与桩身混凝土泊松比密切相关,且泊松比越大,干扰最小点的位置越靠近桩中心。给出了干扰最小点位置与桩身混凝土泊松比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可方便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6.
叶彼武 《福建地质》2013,32(1):75-78
低应变法是检测PHC管桩完整性的一种常用、有效方法。以工程实例探讨PHC管桩低应变法检测要点,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对深厚软土地基中PHC管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得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很接近.在深度小于30 m时,动静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较接近,但是随着深度的加深,动测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静载试验要大.  相似文献   
8.
石启斌 《岩土工程技术》2005,19(2):106-108,F003
通过对“CM桩复合地基”(以下简称CM地基 )承载力试验结果的分析 ,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对其在徐州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今日国土》2008,(12):36-38
30年前禁锢人们思想的,不仅因为包产到户是一个经营方式的变革,更在于它是一个“是否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根本性抵触”的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余秋雨今年曾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栏目中回答北京大学研究生问他怎么看"传媒感兴趣的不是科学家的现象……",传媒冷落科学家是完全不对的,科学家默默地做出巨大贡献,平日不被传煤关注,已经说不过去,好不容易遇到一次颁奖了,媒体还是不理睬。余秋雨分析说:"这与传媒的基本素养有关……因为他们缺少这种思路、话语、敏感,更不知道在人类科学的重大贡献面前,如何与读者津津有味地沟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研究成就、贡献认识不足,对他们在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茫然不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早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之日心理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不胜枚举,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之大,至今仍是难以估量的。《地学浅释》的问世,对晚清维新变法的影响和作用,凸显出科学家及其成就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