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以长沙高新区为例,探索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原则及内容。研究了利用航空摄影数据更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采用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更新重要地理信息要素,利用电子平板及外业电子调绘的手段更新地名地址,结合更新内容探索了1∶1000矢量数据集、矢量电子地图和影像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高新区试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采用广东省雷电监测网1999-2019年地闪资料作为雷电风险评价的主要基础参数,以层次分析法和灰类白化权函数分析法为原理,综合考虑闪电密度、人口密度、使用性质等21项风险指标,通过建立区域雷电风险评价计算模型,得出居住生活区、先进制造业区和新型产业区等3个评估子区域为高风险,物流运输区为中等风险的结论.评估结果说明本评估方法能够适应区域产业布局的特点,能用于指导技术人员开展区域评估工作,提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苏州高新区规划部门以3S技术开发的图形管理软件为平台,通过对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编辑处理,开发构建了用地控制、市政专项规划、片区规划、图形资料、辅助资料五大信息系统,目前苏州高新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以逐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为目标。打造崭新的数字化新城区。  相似文献   
5.
南宁高新区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家对开发区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政策,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与矛盾.文章通过对南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东地质》2010,(1):10-10
济南市共计137篇。其中市局论文8篇,信息1篇;槐荫分局论文9篇,信息56篇;历城分局论文1篇,信息10篇;长清分局论文2篇,信息21篇;高新区分局论文1篇;章丘论文3篇;平阴论文4篇,信息16篇;济阳论文1篇,信息3篇;商河信息1篇。  相似文献   
7.
杭州高新区地处钱塘江南岸,始建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培育和发展,杭州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通信设备制造、文化创意以及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设计“四强四优”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逐步发展为浙江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主要载体.引领和带动着杭州乃至浙江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高新区已经成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政策的支持,软硬环境进一步优化,迅速集聚起各类要素资源,增长极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自主创新机制不完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经济实力、经营绩效、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以及生态效率等5个方面选取2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8个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张江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南京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次之,杭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居中,宁波高新区和常州高新区较弱,泰州高新区最弱。并基于此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招商会在京举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出席招商会●招商会亮点纷呈夺人眼球全国最大的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山东地理信息产业基地落户潍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出席5月16日于北京召开的山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招商会。招商会亮点纷呈,夺人眼球。  相似文献   
10.
季菲菲  陈雯  袁丰  孙伟 《地理研究》2013,32(10):1899-1911
科技金融是伴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化、服务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而逐渐产生的新生事物。以中国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科技金融体系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锡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政策、市场和社会因素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金融体系的建立推动了产业转型,专门的科技金融空间出现,同时在科技金融支持下新的产业空间出现,并引发人口空间转移和社会空间转型等。本文可丰富科技金融和高新区转型的理论,并为其他地区的科技金融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