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淤积泥砂对水平地运动作用时刚性坝面动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固体介质,流体介质,液固两相饱和介质的时域显示有限元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可压缩库水条件下淤积泥砂对水平地运动作用时刚性坝面上动压力的影响,研究中分析了作为两相介质处理的淤积泥砂的饱和度、厚度、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对坝面动压力的影响,还比较了作为流程两相介质,单相固体介质、单相重流体介质处理的不同淤积泥砂层模型间的计算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浓度黏性泥石流的观测资料,应用不同类型黏性泥石流的流变特性和流体结构的分类指标-流核比,对高浓度黏性泥石流堆积中的混杂层、筛积层和粗化层理结构进行了成因差异分析。侧重分析了砾石质点在高浓度黏性泥石流蠕动流场中作向上垂直运动的魏森伯效应,并在表面富集形成了筛积层的成因,及其它与粗化层结构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基于FLO-2D数值模拟的泥石流流动与堆积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和普通的山体滑坡不同,它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砂土和石块的暂时性水流,具有宾汉体的性质和运动阻塞双重特性,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流动学实验及流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泥石流的灾害范围、运动速度、运动时间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开发出适用于泥石流预报的数值模拟程序,FLO-2D就是其中之一。工程实践证明,在对泥石流组成物质的流动特性研究基础上,对泥石流移动及沉积特性进一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运用FLO-2D流动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对泥石流的移动特性进行模拟,以此分析泥石流流动及堆积特性与黏性系数和屈服应力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到: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大,泥石流流速呈非线性减少;屈服应力作为影响泥石流发生及停止的因素,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大,流深也随着增大,但在泥石流移动特性中,屈服应力对泥石流流速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加,泥石流冲击力减小,而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泥石流的冲击力则增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9个国际纬度观测站的平纬长期变化序列,重新讨论并估计了平极的长期漂移,得到漂移的平均速率为(3.356“±0.142”)×l0-3/a,方向为西经78.7°±2.5°.进一步基于最新的ICE-4G冰期后地壳反弹模型,采用地球上8个冰盖的冰融参数,估计了理论的平极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由观测的平极长期漂移速率为约束,基于1066B地球模型,估计得到地球平均下地幔的黏性为vLM=(0.5-1.7)×1022Pa.s,表明vLM应具有近1022Pa.s量级,并认为地球平极的长期漂移很可能是由最近的21000年以来冰期后的地壳反弹所致.  相似文献   
5.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层序界面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俊生  陈世悦  袁波 《世界地质》2010,29(2):314-322
对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层序地层的研究,总结出4种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①钻井、测井资料;②泥砂比曲线;③小波变换;④地震时频分析。方法①表现为在沙河街组各三级层序界面处,岩性、相序、曲线形态和幅值有不同程度的突变;方法②表现为在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中,泥砂比曲线由小变大再变小,其中泥砂比值最大处为最大湖泛面(MFS)位置;方法③表现为在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中,谱系图从低频到高频再到低频的变化,在系数曲线上表现为一个或近似一个完整的振荡旋回,其中谱系图中高频部分对应着最大湖泛面位置;方法④在剖面上层序界面处为低频部分,高频部分是最大湖泛面位置。通过测井与地震信息相结合,综合运用4种方法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和6个最大湖泛面,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黏性土渗透性温度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媛  施斌  高磊  刘瑾 《工程地质学报》2010,18(3):351-356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和核废料地质处置等原因,温度对黏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南京下蜀土、淤泥质土以及混合土3种试样,进行了5°~45°温度下的变水头渗透实验,分析了温度对黏性土渗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3种试样的渗透性均有较大影响。温度越高,渗透性越大;试样的密度越大,渗透系数随温度变化率越低;在3种试样中,混合土的渗透系数高于淤泥质土和下蜀土的对应值,而淤泥质土的渗透系数又略大于下蜀土。最后对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水的动力黏滞性,黏粒的双电层厚度以及土的微结构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了黏性土渗透性的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以往黏性土层锚杆钻具成孔出现的问题分析,查明了常规取芯钻具与短螺旋钻具在水平方向小角度成孔过程中,土体失去了原始均衡应力造成钻孔缩径,使扰土不能及时输出孔外,是产生堵孔塌孔的直接原因.为此研制了长螺旋锚杆成孔钻具,解决了成孔时扰土输出问题,创新的旋板解决了钻孔内壁土颗粒结构松弛问题,并且彻底解决了在黏性土层中锚杆成孔塌堵现象,保证锚杆成孔设计角度,形成一套较为标准的长螺旋锚杆钻具成孔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8.
概念性地设计了一种新型半潜式海上风力机基础,确定了结构的型式和尺寸,对风浪联合作用下不同工况的风力机基础稳性进行了校核.考虑黏性阻尼和二阶波浪力的作用,计算分析了风力机基础的水动力系数、幅频运动以及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新型风力机基础具有良好的稳性和水动力性能,特别是在垂荡性能上有大幅的提升.波浪入射角度对垂荡的影响不大,但对其他自由度RAOs影响较大.垂荡、横摇和纵摇RAOs均存在一个主峰值和次峰值,但峰值周期均远离波能集中区.此外还发现,不同工况下风浪入射角对风机系统的动力响应和系泊力均有较大影响,相对于工作工况,极端工况下所受风荷载较小,但是系泊力更大.  相似文献   
9.
河南刘河煤矿矿二1煤层上为厚度20~40m的第四系覆盖层,其中黏土层平均厚度为6.6m。由于第四系孔隙水含水组的四个含水段均为富水性中等及以上含水层,所以该层黏性土在受到上覆高压影响后能否控制顶板突水显得尤为关键,是解决新生界含水层下的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测得该矿深度约在150m的4个钻孔土样的物理参数和土颗粒级配分析,按实验结果模拟深层黏性土,考虑受力面积、含水率和厚度3个影响黏性土破坏的主要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原理安排实验。结果表明,受力面积和含水率越大,黏性土的破坏程度增大;黏性土的厚度越大,破坏程度相应减小;3个因素中,受力面积的影响最大;当黏性土含水率在10%~25%,受力面积越小,厚度越大,黏性土不易发生破坏。该研究对预防和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挡墙变位模式以及墙后填土宽度对无黏性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影响,在不同墙后填土宽度条件下分别开展了挡墙平动(T)模式、绕墙底转动(RB)模式以及绕墙顶转动(RT)模式的离散元模拟。根据离散元模拟结果对主动土压力、墙后土体破坏模式以及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挡墙变位模式和墙后填土宽度的变化使得土体破坏模式和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主动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的差异。T与RB模式滑动土楔中内摩擦角调动值会相对初始值增加,且T模式滑动土楔中会出现小主应力拱。RT模式较为特殊,在填土宽度较小时,其应力状态与T模式相似;在填土宽度较大时,滑动土楔上部会出现内摩擦角调动值相对初始值减小的区域,并出现大主应力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