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我国西南地区天文发展的历史,并对该地区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黔东震旦系—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黔东丹寨南皋剖面和三都渣拉沟剖面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两条剖面的梅树村期与筇竹寺期 分界处大量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黑色页岩中存在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Y 正异常,表明为缺氧和热水沉积的产物。 这套黑色岩系总体沉积于缺氧和具热水注入的环境中,但发生缺氧和热水注入的时间和强度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 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黔东北地区钒矿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钒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和Al2O3,有机质总量一般为3.24%~10%,其次为TFe1.85%~3.25%,绝大部分V2O5含量均在1%左右,少部分大于2%;伴生元素以Mo、Ag、Cu、TiO2、P2O5、Ni、Co为主。  相似文献   
4.
5.
南沙西南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南沙西南地区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移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阶段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辽北-吉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富碱质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25 Ma左右,岩石化学以富碱、富硅为特征,具A型花岗岩特点,但铝质偏高,又具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应属于后造山期之PA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滨太平洋造山带造山晚期坍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08,28(1):F0004-F0004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创建于1953年4月。是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全局下属7个县处级单位及1个集团公司,分别是一三五队、一三七队、一四一队、地测队、地勘院、测绘工程院、档案馆及中成集团,主要分布在成都、泸州、达州、德阳等地.职工总数4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37人。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宏  聂爱国 《贵州地质》2006,23(2):109-113
通过分析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索高砷煤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从而揭示了高砷煤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高砷煤与非高砷煤在微量元素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金、汞、铊矿石与龙潭煤系中的砷具有同源性,龙潭煤系页岩与峨眉山玄武岩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西南地区城市化率是19%~33%,比全国的城市化率(38%)低,与世界差距更远。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