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相似文献   
2.
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TTG岩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乐-南澳构造带火成岩类多年来备受国内外地学界关注和瞩目,但对其构造环境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构造带燕山期(J-K)火成岩类的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其TTG岩石组合等,讨论厘定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与岩浆源区.据构造带花岗岩类岩石结构构造特征、锆石SHRIMP U-Pb与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测年结果集中分布于200~191Ma、155~97Ma与84~69Ma三个区间,暗示构造带燕山期(J-K)岩浆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早侏罗世(J1),以片麻岩类与糜棱岩类为主;(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片麻状花岗岩类占优势;(3)晚白垩世(K2),出现大量的晶洞花岗岩类与脉岩类.采用O'Connor An-Ab-Or标准矿物分类方案识别TTG岩石组合获知,早侏罗世(J1)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J3-K1)时,构造带存在TTG岩石组合;晚白垩世(K2)时,构造带TTG岩石组合消失,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TTG岩石组合以钙性(C)和中钾钙碱性(MKCA)为主,显示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Tdj),具大陆边缘弧花岗岩(CAG)的特征,由此可推断长乐-南澳构造带燕山期(J-K)构造性质为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带发育两类成因机制的TTG岩石组合,分别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具镁安山质(M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玄武质洋壳的脱水融熔,具正常安山质(A)性质的TTG岩浆来源于陆壳底部玄武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相似文献   
3.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变形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的显微变形机制有粒间滑动、粒内滑动、位错及其滑移和蠕变、应变的局部恢复等。石英丰富的韧性变形和位错特征以及长石的脆一弹性变形说明糜棱岩形成于绿片岩相条件,变形时的温度约为300-350℃。石英塑性变形处于重结晶一软化阶段和热加工一恢复阶段。由位错密度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粒径计算了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分别为56.8-99.7MPa,(0.35-1.61)×10-13s-1和175.8-406.9MPa,(0.7-7.2)×10-12s-1,二者较大的差值表明糜棱岩是缓慢上升至地表的,这一结论与应变局部恢复现象一致。该韧性剪切带是闽粤沿海早白垩世末碰撞造山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闽东南沿海地处长乐-南澳构造带内,发育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岩脉(岩群),其几何形态和产状记录着区域应力场活动。通过对漳浦赤湖和东山海边基性岩脉的几何形态和产状的分析,推测长乐-南澳带在白垩纪为左旋韧性剪切带,古新世转变成左行脆性剪切带。长乐-南澳带的左旋走滑活动,是由古太平洋板块朝NW斜向俯冲引起的。晚白垩世以来,闽东南应力场性质为剪切与拉张相互变换,指示地壳拉张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期次;晚白垩世以来大洋板块属于低应力型俯冲,拉张是东南部主构造。  相似文献   
5.
长乐-南澳构造带内的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童春 《福建地质》2007,26(4):270-279
长乐—南澳构造带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形成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构造现象,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各类地质现象是其中的一类,通过对大量野外资料的分析,将岩浆混合作用划分为3个不同阶段,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各个阶段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机制,对进一步研究该构造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3):189-199
长乐-南澳构造带中发育有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及早白垩世等3个不同时期的变质变形侵入岩。不同期次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根据糜棱岩的空间分布、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等,表明构造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具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  相似文献   
7.
黄辉  郭坤一 《福建地质》1993,12(1):48-67
闽东南沿海变质带实际上是由平潭—东山褶皱带和长乐—南澳断裂带所组成,前者是复杂的基底褶皱带,后者是大型的脆-韧性剪切带,它大体上是前者的西界。褶皱带的褶皱样式反映岩石在变质与变形时处于强塑性压扁及流变的机制。微观构造研究进一步获得变质构造岩在固态流变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区域变质作用的温度为540—600℃,压力2400—3600Mpa。变质作用的高峰期约距今170Ma。  相似文献   
8.
长乐一南澳断裂带出露于福建沿海地区,由于海陆过渡带的特殊性,地球物理探测受到许多限制,难以获得由陆到海的清晰而准确的深部构造形态.2014年福建省地震局采集了横跨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广角反射/折射剖面(HX-6),由于观测系统的缺陷和原始资料信噪比等问题,单纯使用地震数据反演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深部地壳结构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解答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存在何种差异,影响了对断裂带构造属性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正确认识.基于岩石波速和密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有效降低多解性.本文采用地震走时拟合和重力异常拟合同步进行的方法,利用最新采集的高质量P波地震走时数据与高精度实测重力数据,反演得到了连城一厦门一金门外海剖面的二维地壳波速-密度结构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显示:长乐一南澳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约3 km,壳内分层结构和上地幔顶部波速-密度无显著变化,推断长乐一南澳断裂带是华南地块正常陆壳和台湾海峡减薄陆壳的分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区深部构造环境和长乐一南澳断裂带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长乐—南澳断裂带变形火成岩的U-Pb和40Ar/39Ar年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同构造变形的花岗闪长岩主岩和闪长岩包体的锆石UPb法和角闪石40Ar/39Ar法定年结果分别为~130Ma和~95Ma。锆石UPb年龄代表了变形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龄,也表明长乐—南澳断裂带至少在此时已经开始活动。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不能代表长乐—南澳断裂带的活动年龄,它记录的是与大规模、未变形的早白垩世晚期(相当于石帽山群)火成活动相关的热变质事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长乐-南澳断裂带晚中生代岩浆活动 与变质-变形关系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长乐-南澳断裂带是东南沿海地区陆内强烈变质-变形带。带内沉积岩、火山岩和早白垩世的钙碱性角闪石黑云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都已发生可达角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长石相韧性剪切变形。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深成岩附近;远离深成岩,变质和变形就逐渐减弱,故本文认为,至少有一部分变质变形的热源是由岩浆提供的。韧剪组构和糜棱质花岗岩是在岩浆侵位的晚期或长乐-南澳断裂带左旋走滑时,在中地壳部位同时形成的,长乐断裂带中花岗岩的组构记录了一期同走滑变形的岩浆作用,“软变形”作用。据此,长乐-南澳带内花岗岩的形成是受走滑剪切应力和岩浆热双重制约的,是在走滑过程中实现的。其动力来源可能与晚中生代的太平洋板块沿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朝东亚陆缘的斜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