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对栖息在我国淡水鱼苗培育池及水稻田中的6种原蚌虫(隶属于甲壳门,鳃足纲,介甲目,蚌壳虫科)进行了分类记述。其中的兖州原蚌虫Eocyzicus yanzhouensis sp.nov.及拟莱阳原蚌虫E.paralaiyangensis sp.nov.系2新种。分别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佩里原蚌虫E.perrieri Daday,1914,多刺原蚌虫E.spinfer Durga Prasad et al,1981及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文中附有6种原蚌虫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54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次: 1.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4; 2.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3.戴维原蚌虫E.davidi(Simon,1886)Brtek et al,1984; 4.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5.兖州原蚌虫,(新种)E.yanzhouensis sp.nov.; 6.拟莱阳原蚌虫,(新种)E.paralaiy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
INTRODUCTIONCryptomonasisunicellularbiflagellatewhichisacommongenusofCryptophyta .Thecellsareusuallystronglycompressedlaterally .ThereareoneortwolargeChloroplaststhatcontainchlorophylla ,c ,somecharacteristiccarotenoidsandphycobilinpigments (Huetal.,1 997;Wei…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国海倒颚蟹属仅记录一种,即渤、黄、东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异足倒颚蟹AsthenognathusinaequipesStimpson,1858。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采自中国海的全部倒颚蟹属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后共发现除该种外还有以下2种,为中国海的新记录:宽身倒颚蟹AsthenognathusgallardoiSer埁neandSoh,1976和六角倒颚蟹AsthenognathushexagonumRath-bun,1909,均采自南海北部。异足倒颚蟹为中国北方和东部海域常见种,但未见于南海。六角倒颚蟹与异足倒颚蟹形态上较相似。两者差异在于六角倒颚蟹头胸甲六角形,后缘约与额-眼眶缘等宽,背面有2对凹陷,后侧缘有2条颗粒脊,而异足倒颚蟹头胸甲后缘约为额-眼眶缘宽的1.5倍,背面仅有浅横沟。宽身倒颚蟹与其他两种形态差异较大,头胸甲宽约为长的1.9倍。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采用逐步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柳属物种多样性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的分布格局表现为区域广泛,局部聚集:聚集区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中西南分布区的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毗连处为中国柳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2)柳属物种多样性在经度、纬度、气温、降水、蒸散量等气候气候因子一维格局上的分布随着因子梯度先增加后减小,均存在一个最适区间。3)柳属物种多样性与水分因子呈正相关、与能量因子呈负相关关系。水分因子是影响柳属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能量与水分间的交互作用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微弱。4)结论部分地支持了水—热动态假说和生态位保守假说,但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成因并非由任何单一假说来完全地解释,这表明其他因子如历史因素、地形异质性、土壤因素或扰动等也可能是形成柳属物种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方格星虫属(星虫动物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作者采自我国沿海的方格星虫属共计5种,分隶于2亚属。反孔亚属印度方格星虫和方格亚属裸体方格星虫、挪威方格星虫、强壮方格星虫、拟安氏方格星虫。  相似文献   
6.
谈女星介(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ypridea(女星介 )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它的最早出现时代 ,除欧洲为中侏罗世外 ,都见于晚侏罗世。在我国Cypridea分布广泛 ,已在辽、吉、黑、京、冀、晋、蒙、沪、鲁、苏、皖、浙、赣、闽、豫、鄂、湘、粤、桂、琼、滇、川、陕、甘、宁、青、新等 2 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渤海、黄海海域发现。关于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有着不同的意见 ,或上侏罗统或下白垩统。究其原因 ,或是对生物群认识上的分歧 ,或是对含化石地层划分上的异议。通过对四川、湖北、冀北、辽西、甘肃河西走廊、青海、陕甘宁盆地、新疆及东南沿海Cypridea出现最低层位的分析 ,将它们中女星介出现的相同、相似的属种与英国Purbeck层CinderBedsMember上下层位的带化石对比 ,确定了我国晚侏罗世及晚侏罗—早白垩世临界时的生物群 ,从而确认Cypridea在我国出现的最低层位为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鲚属4种鱼的生化和形态比较及其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文斌 《海洋与湖沼》1995,26(5):558-565
自1989年4月-1990年5月,在上海的崇明、江苏的无锡和高淳、福建的海澄采集标本。对我国鲚属4种鱼(6个生态型)进行生化和形态解剖比较分析,探讨每种鱼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各生态型的系统发育及亲缘关系;并运用系统分支学原理和方法,试绘出系统分支图解。结果表明,我国鲚属4种鱼分为两大姐妹群;一群为凤鲚和七丝鲚,另一群为刀鲚和短颌鲚;并综合分析生化和形态解剖资料,把生长在长江中的凤鲚和生长在九龙江中的凤  相似文献   
8.
蒋维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2011,42(6):880-883
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蟹类标本时,经形态分类学方法发现中国海宽甲蟹科1深海新记录种——凹背熟盾蟹Hephthopelta cribrorum Rathbun,1932。标本采自东海850m海底。凹背熟盾蟹以往仅有1雄性个体(正模)采自日本相模湾,本文首次报道此稀有种的雌性个体,并提供了鉴别特征及详细图片。  相似文献   
9.
狄更逊虫类化石是新元古埃迪卡拉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本文首次报道了产于安徽寿县八公山淮南群刘老碑组(840Ma)中的该类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后生动物实体化石产出的最低层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戈芬星虫属隶属于方格星虫纲、戈芬星虫目、戈芬星虫科,世界共报道10种,其中2个种各有2个亚种。本文报道我国沿海戈芬星虫属共计3种,即:珠光戈芬星虫、长戈芬星虫和普通戈芬星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