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舍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支盘灌注桩受力机理的分析 ,结合郑州某工程支盘灌注桩试桩资料 ,利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对支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华蓥山中段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小兵  罗声  许模  刘宏 《中国岩溶》2018,37(4):527-534
四川华蓥山中段地区水流失比较严重,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持续恶化,不但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现场收集的资料,总结出华蓥山中段地区地下水资源量流失情况:该区每年流失的水资源量约为0.914 4亿m3,且华蓥山褶皱西翼水流失总量大于东翼,而西翼北端是区内水流失量最严重的区域,其水资源量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气候、社会发展及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长兴阶生物礁顶部普遍存在一套数米至十余米厚的钙结壳.含有钙结壳中常见的渗滤豆石、钙质结核、蜂窝状构造、根模、钙化细菌丝体、花瓣构造、微型钟乳石等典型组构,并伴有变形构造、溶蚀构造和角砾化等现象。这套钙结壳的发现对研究华南二、三叠纪之交的古气候,古地理和沉积发育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描述钙结壳的岩石学特征,并简要讨论了本地区钙结壳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华蓥市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较快。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致使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地质灾害活动频繁,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地质灾害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工矿企业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协调的视角分析演算1995-2013年济南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城镇化整体协调发展度从1995年的严重失调衰退阶段发展到2013年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但是从2008开始,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失调现象。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地区城镇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申健  郭英  刘晓晓 《城市地质》2015,(Z1):205-209
四川省华蓥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展迅速,由采矿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华蓥市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各类地质灾害隐患总计92处。对华蓥市矿业开发存在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对它们的成因进行了研究。针对华蓥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治理对象,分别从滑坡与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所用原料为大同怀仁和徐州夹河煤系高岭土,这两种原料的SiO2和Al2O3分子比均接近于2,其成分能满足合成4A沸石的要求。本试验首先进行了原料的焙烧活化及漂白的试验研究,解决了原料的白度问题。分析探讨了合成4A沸石过程中成分、碱度、温度、时间及搅拌等对合成试验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得到了合格的4A沸石产品。  相似文献   
9.
尺度政治视角下的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尺度政治、国际关系学的安全理论和能源安全理论,考虑到能源争夺中的尺度转换、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以及安全的三个属性等因素,重新构建了地缘能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1995-2010 年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在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地缘石油安全指数不断攀升,中国在此石油能源尺度政治争夺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考虑到今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参与,竞争将更加激烈;② 从地缘关系上看,中日两国能源竞争指数趋于减少,但是两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竞争加剧;③ 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长期以来一直偏重欧洲,但是已经出现转向的趋势,其能源出口战略指数已显著下降;④ 中国石油消费的比重稳定和中俄之间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地缘石油能源安全;⑤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下的整体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地缘石油竞争。  相似文献   
10.
Global warming is likely modifying the hydrological cycle of forested watersheds. This report set as objectives to: a) assess the hydrological variables interception loss, I, potential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E, Et, runoff, Q,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θ; b) evaluate whether these variables are presenting consistent trends or oscillations that can be associated to global warming or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 relate θ to the number of wildfires and the burned area in Durango, Mexico. A mass balance approach estimated daily variables of the water cycle using sub-models for I and Et to calculate Q and θ for a time series from 1945 to 2007. Regression and auto-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ing (ARIMA) techniques evaluate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rends. The cumulative standardized z value magnified and ARIMA models projected statistically similar monthly and annual time series data of all variables of the water cyc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RIMA models showed monthly and annual P, I, E, and Et, Q, and θ do not follow consistent up or downward linear tendencies over tim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y rather follow oscillations that could be adequately predicted by ARIMA models (r2 ≥ 0.70). There was a consistent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p ≤ 0.05) of θ with the number of wildfires and the area burned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used in evaluating these variables. The analysis shows seasonal variability is increasing over time as magnifying pulses of dryness and wetness, which may be the response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to climate change. Further research must center on using longer time series data, testing seasonal variability with addit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corporating new variables in the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