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地轴南缘盖层中逆冲断层的样式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地轴南缘盖层中,发育了多种样式的逆冲断层,如叠瓦式、背冲式、对冲式和楔冲式.这些逆冲断层都发育在基底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边缘,并向盆内逆冲。形成发育的过程是:区域拉伸、基底断裂活动和断陷盆地发育→区域挤压、盆缘逆冲断层发育→盆缘进一步隆起、逆冲断层进一步发育。所以区域拉伸和挤压、断陷盆地的发育和盆缘逆冲断层的活动三者密切相关。逆冲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2.
闹牛山铜矿床火山机构控矿特征及次火山岩系列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百胜 《矿产与地质》2000,14(5):299-302
闹牛山铜矿床受火山机构控制,反映了成矿作用从供矿→运矿→集中→定位的全过程,次火山岩从基中性→中性→酸性方向演化,铜矿与次火山岩具有同空间,同时间(或稍后),同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geochronology for the granodiorite,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setting of the granodiorite. The pluton is calci alkalic and peraluminous granite in which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re intensively enriche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relatively poor, the ratio of LRE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is 7. 12, and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 is good. The pluton formed in late orogenic setting which is relatively steady.  相似文献   
4.
河北承德红石砬—大庙断裂带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曹章 《地球科学》1989,14(1):85-93
  相似文献   
5.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geochronology for the granodiorite,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setting of the granodiorite. The pluton is calci alkalic and peraluminous granite in which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re intensively enriche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relatively poor, the ratio of LRE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is 7.12, and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 is good. The pluton formed in late orogenic setting which is relatively steady.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林西县西拉木伦断裂带内发育规模较大的中性岩墙群, 岩墙多呈NE3°~5°近直立侵入.对岩石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2.2±2.2Ma, 岩石侵位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的过渡特征, 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是早期俯冲洋壳遭受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结果.岩墙的产状受左旋剪切机制控制, 该机制可能主要与太平洋板块相对亚洲板块的向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东乌旗剖面上12个测点的MT资料进行了二维解释.针对测区具体情况,在计算中主要强调拟合有效视电阻率ρeff,ρaz和有效相位Φeff,Φaz.二维模型给出,地壳上地幔在西乌旗以北和翁牛特旗以南地区有5层结构,壳内高导层埋深20-25km,上地幔软流层顶面埋深约100km.大兴安岭火山岩区有6层或7层结构,上地壳10km左右和下地壳30-40km深度处分别有一高导层,软流层顶面埋深约75km.结合地质等资料得出:1.翁牛特旗以南地区至少在深部仍然属于中朝块体北缘;2.翁牛特旗-巴林右旗之间是中朝块体北缘古生代以前的一个增生体,西拉木伦河断裂是由于后期的构造活动在增生体内产生的一个逆冲断层;3.上地幔隆起和下地壳高导层(岩浆房?)的存在是产生大兴安岭火山岩的深部原因;4.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存在推覆构造,推覆面即为上地壳高导低速层;5.二维模型没有反映出贺根山地区地下有岩浆通道或深断裂;6.中朝和西伯利亚块体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缝合带分别位于林西一带和西乌旗一带.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天山地区选择沙尔包吐矿区为工作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面积性测量和1:5千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采样介质分别为0.365~0.246mm(40~60目)中细粒级土壤和4.699~0.833mm(-4~+20目)大粒级土壤。对比结果认为,两种方法在该区都能形成有效的矿致异常,而以4.699~0.833mm(-4~+20目)大粒级土壤为采样介质,形成的异常强度高,效果好,更有利于本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西拉木伦断裂带双井微地块北部边缘出露有以条带状为主的混合岩,岩石中中色体-暗色体-浅色体明显分带,岩相学特征显示暗色体和浅色体经历了较高温的交代变质作用。对该混合岩浅色体的矿物空间分布分析显示浅色体重结晶现象显著,新生石英、长石聚集分布,是交代或变质分异的结果。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混合岩形成于开放体系,有物质的带进带出。对中色体、暗色体、浅色体进行单独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暗色体与中色体元素组成具有相似性,而浅色体与中色体的元素组成差异较大。电子探针数据显示浅色体中斜长石的An牌号低于暗色体,中色体中角闪石压力计计算平均压力为0.81 GPa,钙质角闪石-斜长石相平衡温度计求得混合岩形成温度为584℃。综合分析认为该混合岩在成因上早期以岩浆注入为主导,晚期则以高温交代为主导。混合岩的岩浆注入成因可能意味着混合岩的形成与区域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朝和西伯利亚块体碰撞区的中东段.本文分析了赤峰—东乌旗长约400km的剖面上12个点的大地电磁(MT)资料,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研究区的电性特征.研究区是一个二维性占主要成分的三维结构,受此影响,大多数点的视电阻率曲线含有明显的静态移动和畸变效应,对此采取了静态校正和畸变校正.校正后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及感应函数显示出:1.巴林右旗以南和西乌旗以北是两个相对的高阻值区,剖面中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是相对的低阻值区;2.视电阻率曲线在周期大于1000s时普遍呈下降趋势,相应的相位则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该区上地幔高导层的存在;3.西拉木伦河北侧的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锡林浩特杂岩带表现出横向上强的电性梯级变化.结合地质资料,初步认为上述两个电性梯级带是两个可能的地质分界线,分别对应中朝块体和西伯利亚块体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缝合带;4.东乌旗—西乌旗之间中地壳有一发育较好的高导层,观测中没有发现贺根山地区具有较深的“根”;5.赤峰—翁牛特旗之间电性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表征了一个较大的断裂或地质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