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陕西神府矿区束鸡沟流域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神府矿区束鸡沟为典型小流域,讨论了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的时空分布及其特征。风蚀水蚀交互作用在沙质坡面,坡面切沟和沙质沟道区表现最为突出,并形成了风蚀水蚀交互作用特有的侵蚀形态。  相似文献   
2.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成矿时代及矿石再活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基沟铜锌矿是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中的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VMS)矿床,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含矿围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的结晶年龄约为2 565 Ma,近似代表树基沟矿体的形成时代。后期变质变形作用使矿石结构构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变质变形作用特有的结构构造,有变斑晶结构、硫化物生长结构、碎裂结构、旋转碎斑结构、充填和交代结构以及退变质结构等。成矿组分的两期再活化过程对应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第一期变质变形过程中,矿石以机械再活化迁移为主,并在压力小的位置形成“铜矿囊”;第二期变质变形过程中,矿石的活化方式呈现出复合再活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黄铁矿变斑晶颗粒被再活化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充填,并发育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3.
树基沟铜锌矿是产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本次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赋矿围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564±2 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成矿时代.根据已发表的幔部锆石U-Pb年龄(2517~2529 Ma),认为树基沟铜锌矿经后期鞍山运动发生变质变形活化迁移.结合赋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推测树基沟铜锌矿的成因是板块俯冲引起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岩浆向上运移、会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成矿元素向渗透性差的部位下渗富集,并沿着深渗透性的断裂构造喷出地表,热流体与海水相互作用成矿,而后经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树基沟铜锌矿床是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本次对赋矿围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 549.4±5.6) 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一套岛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εHft)值为5.0~8.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 1值为2 527~2 649 Ma,指示其源区主要亏损地幔物质,树基沟地区可能存在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于板块俯冲环境,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向上运移、汇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下渗成矿元素富集二次喷发成矿,并经后期鞍山运动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辽宁树基沟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和变形,变质程度达到高级角闪岩相。通过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岩浆来源、成岩构造背景及成因。研究表明,含矿岩系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及活泼的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Th/Ta、Ce/Yb、La/Nb、La/Ta比值,其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与典型钙碱性岛弧玄武岩模式极为相似,均呈"三隆起"的形式,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组合,区内这套英安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是由同源岩浆分异所得,其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矿床形成背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地质特征,笔者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诺兰达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