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河南省熊耳山西段沙沟西银铅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沙沟西银铅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本区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沙沟西银铅矿区具有大型银铅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豫西沙沟、铁炉坪和蒿坪沟银铅锌矿构成秦岭地区最大的银矿集区,初步探明银金属储量约4000t。在这3个矿区中矿脉群受NE向断裂的控制,单个矿脉仅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厚,但延长达数千米和延深数百米,矿石银品位极高,是一种罕见的工业性矿床。本次研究在沙沟矿区的近矿蚀变岩中选取绢云母和铬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为(145.0±1.1)Ma和(147.0±1.5)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5.2±2.5)Ma和(147.6±2.3)Ma。这些年龄数据与熊耳山地区的三道庄—南泥湖钼钨矿成矿年龄基本相同,鉴于在沙沟矿区银铅锌矿脉于深部钼矿化越来越强以及在邻区可见到围绕中生代花岗岩体发育的斑岩型_矽卡岩型钼钨矿及外围的脉状和破碎带型铅锌银矿的矿化分带之现象,可以认为银铅锌与钼钨矿化属于同一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时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全面系统地了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根据地质特征,检验了各类测试方法的可信度,并列出了最新的测试数据。进而提出了印支期是小秦岭--熊耳山财区乃至整个秦的一个重要的金、多金属的成矿期的新认识,认为这是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在鲟支期完成碰撞对接这一重大地质事件中在后缘拉和机制下,驱动早期地幔柱复活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具双龙大裂谷、抱犊崮国家级森林公园、崮形地貌、崩塌地质遗迹、龙床水库等自然地质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具重要的地学研究与观赏价值,挖掘地质景观资源,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此是公园管理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西部熊耳山地区四道沟银-铅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四道沟银-铅矿区具有大型银-铅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豫西故县水库环-弧形构造组合的找矿指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涛 《地质与勘探》2011,47(6):1162-1170
对豫西故县水库遥感影像进行了解译,获得一系列的环形、弧形及线形构造,它们构成了具有大环(弧)套小环(弧)特征的故县水库环-弧形构造组合。故县水库遥感影像的中心区域为一个较完整的椭圆状环形构造,其北东和南西两侧发育一系列数量不等、规模不对称、近平行、近等间隔的弧形构造。横贯故县水库环一弧形构造北端的近北东东向线性构造与熊...  相似文献   
7.
安山岩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以豫西熊耳山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云涛 《地质与勘探》2015,51(3):545-554
在风化过程中主量元素的风化行为可用风化指数来表征,但对在地球化学中更重要的微量元素的风化行为还缺少研究。本文研究了豫西熊耳山地区—安山岩风化剖面,发现花岗岩风化指数(WIG)也适用于安山岩风化过程的定量表征。基于上陆壳作标准绘制风化剖面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时,发现风化过程稀土元素出现分馏现象,表现为富集中稀土;但基于球粒陨石作标准时,风化壳样品均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即上陆壳是一种比球粒陨石更为敏感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标尺。牛头沟金矿区安山岩风化过程中部分微量表现出随风化程度增强而显著富集的特征,Au、Ag含量变化可达两个数量级以上,Pb、As、Hg可达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
熊耳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华熊台隆内,南邻秦岭褶皱系。经1∶5万矿带化探,本区Au的背景值为191×10-9,变异系数098;概率分布直方图显示,Au具有富集成矿和多期矿化作用叠加特征。Au异常面积占测区总面积的26%;发现大、中、小型金矿床数十处,异常见矿率为90%,肯定该区为金矿带。矿田异常、矿床异常、矿点异常面积有显著差别;暴露地表矿床、隐伏矿床、分散矿化的异常指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豫西嵩县栗子沟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入手,重点研究了本区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本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而总结出矿床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