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边结构且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一白钨矿颗粒核部亏损Mo、Nb、Ta元素,富集REEs,而边部相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系统的白钨矿单点微量元素分析,反演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过程,提出东源钨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成矿流体富集F挥发分且F含量逐渐增加,成矿物质很可能有幔源组分加入。通过白钨矿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查明矿物微区结构,进而开展了白钨矿微区微量元素单点分析,有可能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浙江江山中二叠世丁家山组,主要由黑色薄层状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粉砂岩夹微晶灰岩组成。黑色薄层状硅质岩以高SiO2、富Al2O3、富Fe2O3、低TiO2和低MnO为特征,REE含量低,具弱Ce亏损、Tm正异常。硅质岩的阴极发光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表明,岩石属于交代成因,原岩可能为含生物碎屑灰岩,岩石硅化前曾发生过白云化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硅质来源于正常地下水及陆源硅胶,无热水或火山硅质来源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组成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其它造岩矿物,石英因其成分和结构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携带”有更多的成岩成矿信息。 由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差异,造成岩浆-热液演化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地质背景 下形成的石英结构及其晶格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显著不同。因此,利用阴极发光和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石英的结构以及 晶格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总结影响微量元素通过类质同象形式进入石英晶格的因素,找出特定环境下灵敏度高的 元素或元素组合,可以对不同来源的石英进行源区示踪,并可获取成岩成矿中有用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此外,石英晶 格中的Al,Ti含量与石英形成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地质温度计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矿物阴极发光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矿物的阴极发光性主要受其Mn^2+和Fe^2+含量,以及Mn^2+/Fe^2+值的综合控制,但Mn^2+/Fe^2+值的控制作用强一些。研究中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胶结物样品主要采自北京西山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此外,还从北京石花洞中采集了现代溶洞的石笋样品。样品的阴极发光强度可分为不发光、暗、中等和亮,阴极发光颜色也相应地分为不发光、橙红色、橙黄色和亮黄色。通过对野外露头样品进行电子探针研究,测定其中的Mn^2+和F^2+’的含量,并结合样品的阴极发光颜色和强度,得出Mn^2+含量要在0.01%以上,Fe^2+含量至少在0.8%以下,Mn^2+/Fe^2+在0.05以上,方解石胶结物才能发光。经研究发现,充填裂缝中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性与Mn^2+和Fe^2+含量,以及Mn^2+/Fe^2+值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不含Mn^2+,Fe^2+微量,Mn^2+/Fe^2+为0时,不发光;0.05〈Mn^2+Fe^2+〈0.2时,发光强度暗,发光颜色为橙红色;0.2〈Mn^2+/Fe^2+〈2时,发光强度中等,发光颜色为橙黄色;Mn^2+/Fe^2+〉2时,发光强度亮,发光颜色为亮黄色。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微生物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东南中三叠统拉丁阶法郎组锰矿床的矿石中一般都可以观察到鲕、豆状结构,同心环带构造.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分析.根据对鲕、豆状结构矿石显微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类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