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叶肢介化石群的时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沈炎彬  陈丕基  黄迪颖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1-313,T003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道虎沟含丰富的叶肢介壳瓣及许多珍罕的软体化石 ,计有 1属 4种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 Chen,Euestheria haifanggouensis Chen,Euestheria jingyuanensis Chen,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Niu。这些分子都是我国中侏罗世早期自流井真叶肢介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以个体较小、壳瓣圆或椭圆形、生长带具小网状装饰、种类单调、密集群生为特点 ,主要出现于中侏罗世早中期 (Bajocian- MiddleBothonia)。特别是 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 Niu及其软体化石在道虎沟的发现 ,证明其层位应与冀北滦平九龙山组相当。道虎沟叶肢介群与中侏罗世晚期的假线叶肢介 (Pseudograpta)动物群的面貌相差甚远 ,与比其层位更高的大北沟组的尼斯脱叶肢介 (N estoria)动物群及义县组的东方叶肢介 (Eosestheria)动物群迥然不同 .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巴林右旗三叠纪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政军  王瑜 《地层学杂志》1998,22(4):293-294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自1972年内蒙古区调二队**提出相邻的陶海营子等地存在着三叠纪地层以来,大兴安岭南段三叠系的存在与否就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内蒙古区调二队(1988)进行1/5万地质填图之后,朱儒峰等(1992)根据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产于泰国半岛班关坤村附近的叶肢介化石原鉴定为 Pseudograpta cf.yuzhongensis Chen,P.jialingensisDuan,P.siamensis Duan,P.sp.,Pal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Chen和 Palaeolmnadia?sp.等 5个属种或未定种 ,认为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现经重新研究 ,发现这些叶肢介化石生长带上的网孔状装饰网壁相对较粗 ,网孔较深 ,孔径比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叶肢介群的分子要稍大一些 ,但远比 Pseudograpta或 N estoria叶肢介群的要小 ,基本上可以归入 Paleoleptestheria?chinensis叶肢介群 ,其生物地理区系属于古地中海水系 ,与中国西南湖群中侏罗世晚期的叶肢介动物群关系最为密切 ,其生存时代与北方地理区系的 Pseudograpta叶肢介动物群大致平行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 燕河营盆地中生代沉积地层一直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或地质志所厘定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为基准。经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从层位、岩性组合、层序、年代及生物组合等方面对该套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九佛堂组与义县组指状交互关系不符, 而岩石组合和沉积旋回也与区域上九佛堂组难以对比。采集的叶肢介化石属于Yanjiestheria-Orthestheria属组合, 其壳饰特征在叶肢介演化史上属进步类型, 被认为指示早白垩世的时代。本文将义县组之上的这套河湖相沉积地层时代划归早白垩世晚期, 并依据岩性组合和沉积层序等特征将其对比为南天门组。  相似文献   
5.
非海相白垩系年代学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0年代初最早确定的白垩系定义起,白垩系就包括了海相和非海相白垩纪的地层和化石。白垩纪是一个全球性气候温暖、海平面高、构造和火山活动强烈的世界。此时,多块大陆分解,几乎所有海洋都已打开,形成了与现代相近的海陆分布的地理图案。这一变革导致了全球生物群的区域化,给全球对比带来了困难。白垩纪的全球年代地层表是主要依据菊石和微体生物(有孔虫和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并与已完整建立的全球极性倒转年表和很多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相结合的产物。从孢粉到恐龙等各类非海相化石均已用于白垩纪生物地层学。此期专刊的特色是聚焦于区域或全球的孢粉(包括沟鞭藻)、大植物、甲壳类(包括叶肢介和介形类)、软体动物(包括腹足类和双壳类)和脊椎动物(包括硬躯体和足印)非海相白垩纪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这些研究大大扩展了非海相白垩系对比的内容,并强调了将能取得更多进展的研究方向。非海相地层和化石群中直接夹有海相地层和化石的剖面/地区的非海相生物地层学更精确的研究,高分辨率的微体化石,特别是既出现于非海相又见于海相地层中的微体化石的微体生物地层学的进展,更多的直接与非海相生物地层学相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古地磁年龄的测试,非海相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和旋回地层学分析及与非海相生物地层学对比的化学地层学的发展等,均将促进全球非海相白垩纪地层时代和对比,甚至以国际地质时标为准绳的全球非海相白垩纪地层对比框架表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张韦  林汉伟 《地层学杂志》2000,24(4):300-302
广东中、新生代叶肢介组合序列被划分为 10个组合 ,即晚三叠世 1个 ,早、中侏罗世 3个 ,白垩纪 4个 ,早第三纪 2个 ,代表粤东—粤西河湖沉积特征群落。广东东江起源于早侏罗世晚期 ,定型于晚白垩世。西江起源于晚白垩世早期 ,定型于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