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归来庄贫硫氧化型低温热液碲金矿床中黄铁矿形成于3个世代,不同世代黄铁矿的S/Fe均小于2,硫的质量分数平均值50.9%(小于标准值53.4%),显示出明显的硫元素匮乏。不同时期的黄铁矿在晶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并出现环带、环边及交代环边等结构构造。随着成矿作用的不断进行,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热液中的硫由于硫化物的不断结晶而消耗,成矿热液中硫逸度持续降低,可供进入黄铁矿品格的硫越来越少。成矿晚期,成矿热液中的砷替代硫大量进入黄铁矿的晶格中而形成与归来庄金矿床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富砷黄铁矿,对该类型矿床具有找矿勘探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毒砂是老柞山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早期与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毒砂 ,其热电性具明显差异 :早期毒砂热电系数为正值 ,平均 2 5 0 .3μV /℃ ,P型导电 ;晚期毒砂热电系数为负值 ,平均- 2 16 .9μV /℃ ,为N型导电。通过对不同成矿期以及同一样品中不同导型毒砂的热电性特征与成分关系的研究得出 :毒砂的热电性特征由As、S相对含量决定 ,若为富As型毒砂 ,则为P型导电 ,若为富S型毒砂 ,则为N型导电。  相似文献   
3.
陈茂松 《矿产与地质》1999,13(6):363-368
研究大背坞金矿自然金及主要载金矿物的标型特征认为:自然金形态复杂多样,粒度以大于0.076m m 的中粗粒自然金占其总矿物量的75.25% ,从而导致金矿化极不均匀,自然金成色为981~995,其嵌布形式以石英硫化物裂隙金为主。黄铁矿、毒砂在矿体中分布极不均匀。黄铁矿以立方体自形晶占77.2% ,含砷高达2400×10- 6~21400×10- 6。统计表明,金在粒度小于0.5m m 的中细粒黄铁矿中更高度富集,含金量大于100×10- 6。毒砂以柱状自形—半自形晶及三连晶为主,宏观上可见几率比黄铁矿低,毒砂中平均含金32.99×10- 6,含钴、锑低,反映热液型毒砂的特点。矿化石英的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基本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为一条呈北东向横贯海南岛土外山金矿区的窄长线性强应变带,具有显著的塑性流变、剪切应变及递进演化的特点。带内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变形和糜棱岩化及叠加的碎袭岩化,以及绿片岩相退化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岩石的糜棱岩、碎袭岩所组成,呈似透镜状平行产出的剪切带。其中较显著的是产生一套类似混合岩外貌的长英质糜棱岩系列岩石。戈枕脆、韧性叠加剪切带的发现和确定对研究土外山金矿床的成因以及进一步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曹洁  程建新  邱斌  杨兴科 《新疆地质》2006,24(2):141-145
通过对新疆红石金矿区韧性剪切变形特征的研究,金矿化带的分布明显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所有的金矿体及金矿化体均赋存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不同部位,其变形期次可划分为3期,即韧性剪切变形、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剪切变形,其中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是最有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