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大别山陆内造山带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至早白恶世(J^31-K1),并具有分期演化特征。在构造演化序列上,可分出造山前期(J^21-J2)和造山主期(J3-K1)2个阶段。构造变形方面,基本构造格局为一大型逆冲推覆系统组成的构造楔形体,呈后展式扩展,造成的地壳短缩量可达46.8%,动力变质作用以高压动力变质为特征,发育高压动力变质岩(榴辉岩、蓝片岩和高压麻粒岩),形成于构造应力集中的主干逆掩断层上盘。岩浆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中酸性岩石组合,其中岩石类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等所反映的构造运动强度均具有一定的特点。在陆内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伴生了3期同造山磨拉石,朱集期磨拉石(J2z),段集期磨拉石(J3d)和下符桥期磨拉石(K2x),它们反映了不同造山时期构造运动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