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电测深研究地电断面、寻找隐伏多金属矿体时,以往采用ρ_s(或η_s)等值线断面图进行地质推断解释,因受浅源信号的干扰,效果差。本文提出了采用ρ_s(或η_s)差值法,能排除浅源干扰信号,反映出地电断面的相对变化,突出了深部微弱信息,取得了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原理和钻孔岩性自动识别过程,给出了神经网络模型在钻孔岩性自动识别过程中的有效性实例。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组织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容错能力;与BP算法相比较,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且不需要已知的先验信息而自动确定分类类别。钻孔岩性识别结果与岩心地质编录的对比试验表明,在砂岩型铀矿测井数据的解释中,应用自组织竞争人工方法可较好地完成钻孔岩性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3.
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is applied to 51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ells drilled in the Plio-Pleistocene aquifers of NW Achaia, Greece. The purpose ofR- andQ-mode factor analysis application is to identify (i)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and (ii) the deterioration of groundwater quality. Sixteen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are us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importance an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 into their correlations. In theR-mode factor analysis, a six-factor model is suggested which can explain more than 77.5% of the total vari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actor at every site (factor scores) also is computed. Maps are constructed show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actor scores. From these maps, the high salinity areas are delineated (seawater intrusion, possible appearance of halite layers) and the areas with elevated contribution of karastic-water are defined. Using theQ-mod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meaning of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groundwater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物探找矿若干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探作为一种地质勘察技术方法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物探方法和其它地质学科一样都存在着不足为奇的解释多解性。通过对福建省金,多金属,煤等矿产的地球物理勘察实例分析。认为要取得物探找矿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矿产的地质规律和特点;(2)掌握矿体与围岩之间物性差异的特征,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并举;(3)选择适合的物探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4)建立和利用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圈出矿床(体)赋存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大地震纬向分布的基本规律与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 1 90 0~ 1 999年全球大地震 (M≥ 7.0 )的纬向分布 ,进一步证实了全球大地震的分布的确存在不对称问题 ,北、南半球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对称 ,北半球多 ,南半球少 ;二个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不对称 ,北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1 5°~ 55°,南半球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0°~ 35°;北半球有 3个明显的大地震分布区间 ,即 1 5°~ 2 0°,35°~ 45°,50°~ 55°;两极地区无大地震。并且导出了计算日、月对地壳纬向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的计算公式 ,根据日、月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时的纬度分布的规律 ,较好地解释了全球大地震分布的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佑德 《贵州地质》2001,18(2):123-127
本文以赤水油气遥感为例,说明油气直接探测的意义,选择TM数字磁带资料作为提取油气遥感信息源的原因,经计算机图象处理,将直接提取出的遥感信息分类,排除油气遥感无用信息,保留其有用信息,图出有可能的天然气远景区,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钻孔雷达定向测量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钻孔雷达定向测量技术的原理,结合实例说明资料解释方法及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窦小雨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39-1153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险。通过对区内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指数累加等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矿田内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提取更多的找矿预测地球化学信息;研究发现矿田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分布受岩性及构造的双重控制,具有明显的北西向成带、北东向成串的特征,矿田中部和外围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主要指示元素为 Cu、Pb、Zn、Au、Ag、As、Sb、Hg、K、W等。根据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拉牌沟地区赋矿酸性火山岩向北侧伏,其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基于特征因子得分推断出矿田内具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4组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21条,最晚期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F15-F21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已知的古火山喷口位于W-Au-Mn-Fe-Ti-V-Ba-K-S因子得分小于-0.7的负异常中心内,据此厘定出11个中心喷发口和5个火山喷发中心,已知的矿床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内或各火山中心喷发口的结合部。本研究为该矿田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勘探通过炮点与检波点的灵活组合,适合于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勘探,从原理上也更加符合地质体的三维空间特性,有利于构造复杂的研究与探测.本文介绍的查庄煤矿就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成功解决复杂构造问题的典型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过去,由于气测录井技术的限制,气测数据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其应用的范围也因此受到了制约。现在,随着气测获取及分析技术所取得的进步,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气测数据。为了能充分利用气测资料,通过分析气测数据不同比值的深度曲线图,利用曲线的形态及趋势可以划分岩性界面、划分油气水界面、判断地层流体的渐变、推测盖层的封堵效率、预测石油是否遭受了生物降解以及对不同层位的油源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