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在NaCl胁迫下对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0个性状中有4个性状受NaCl胁迫影响差异较大,母本的千粒重及父本的粒厚一般配力差异显著,杂交组合的株高、粒厚、结实率及千粒重特殊配合力差异极显著,其中杂交组合N28S×中花14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受NaCl胁迫影响较低。株高及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作为杂交水稻耐盐性的选育依据。  相似文献   
2.
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wetland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sources of global atmospheric methane (CH4). A one‐dimension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methane emission and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hysical processes on the rate of methane emission. Thre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methane emission are implemented in the model: production, reoxidation and transport. Three transport pathways were considered: diffusion across water–air or soil–air interfaces, ebullition and diffusion through plants. These pathways are influenced by soil properties, plant growth, water‐table conditions, temperature and external inputs (e.g. fertilizer). The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methane emission at a rice field in Hunan, China, which was observed during a field experiment for consecutive (early and late) rice seasons in 1992. The observe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ethane emission, and role of plants in transporting methane to the atmosphere, are captured by the model simulation. Further model applic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nd water‐level condition on the methane emi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fermented organic fertilizer produces a higher methane emission rate than mineral fertilizer. The simulations with treatments of a deep‐water covering and constant moisture reduced the methane emission. The rice field stud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towards simulations based on spatially distributed variables (e.g. water table, soil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at a regional scal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科院06—02—01研究计划任务,作者于1990年开始在阿克苏水平衡站进行观测实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应用EBBR法(能量平衡——包文比法)计算了稻田的蒸发量。通过分析评价表明,由于受“绿洲效应”的影响,结果明显偏大,不符合物理规律,因此该法在干旱区绿洲的应用尚需更多的探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镉(Cd)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了解Cd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中不同形态Cd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Cd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总量Cd、离子交换态Cd和碳酸盐Cd均表现出表层富集,深层含量稳定的特征;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水稻土Cd含量的背景值分别为0.147,0.215mg·kg-1。外源输入耕层土壤中Cd主要为活动态,其增加量占Cd总量增加量的60.71%~90.52%,向下垂向迁移能力非常弱。成土过程随着土壤中Cd总量增加,稳定态Cd含量显著增加,而活动态Cd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的pH值主要对碳酸盐态Cd含量有影响,pH值越大,其含量越高;随着土壤成熟度增高,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的同时,残渣态Cd含量显著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含量显著增高。耕层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达0.59~0.65,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1 INTRODUCTIONQuality of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ooded soils isgenerally determined by salinity and alkalinity,bothof these acts as inhibiting factors of plant growth.Thecorrelation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other analysisindex has been reported by …  相似文献   
6.
水稻灌区节水灌溉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节水灌溉尺度问题,指出产生节水灌溉尺度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灌溉过程中回归水的重复利用.结合漳河灌区的实际,讨论了水稻种植区在不同尺度下的水平衡要素及其在节水尺度效应中的作用;说明随尺度的增大,水平衡过程变得复杂化,节水尺度效应现象也更突出.利用漳河灌区田间试验数据和灌区长系列的历史资料,分别从田间、中等、灌溉干渠和灌区共四个尺度,定量地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不仅可以提高田间尺度的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促进了漳河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7.
根据巴西旱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基本要求,从气候角度对广西单季种植巴西旱稻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巴西旱稻高产的技术措施建议,为广西推广巴西旱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济宁地区水稻生产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延贵  潘成英 《气象》1997,23(9):43-45
利用济宁市31年的水稻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水稻生产的不同气候年型、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找出了影响产量变异的着急时期和主导气象因子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任万辉  许黎  王振会 《气象》2004,30(6):3-7
综合论述了近 2 0年来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状况 ,包括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观测 ,稻田甲烷生成的生物学机理及产生、转化、传输的机理研究 ,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 ,主要介绍了稻田甲烷产生和氧化过程、影响甲烷排放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近 2 0年来稻田甲烷排放的模式研究和排放量的估算以及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数值模式是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模式的研究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介绍了几个主要的模型 ,既有物理过程模型也有经验模型。年排放量的估算范围为 6 79~ 4 1 4Tg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实验的进行估算值的精度正得到不断的提高。减排措施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必要手段 ,但是目前的减排技术均处于研究阶段 ,应用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