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地区岩石圈电性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软流圈界面(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LAB)是地球内部主要界面之一.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MT)是研究地球壳幔电性结构最有效的方法,利用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可以较好地探测LAB.在SinoProbe-01-03课题的资助下,首次获得了华南地区4°×4°网度的高质量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利用一维奥卡姆(Occam)算法反演了MT阻抗的反对角线元素所计算出的平均视电阻率.根据一维地电结构可以将华南地区岩石圈划分为五种类型:以湖南邵阳和贵州施秉为代表的克拉通型,以四川达州和彭州及湖北荆门为代表的构造边界型,以浙江湖州和广东云浮为代表的岩石圈中等改造型,以江西赣州、广东揭阳及福建霞浦为代表的岩石圈强烈改造型,以湖北英山为代表的造山带型.除湖南邵阳、贵州施秉及广东揭阳外,华南地区岩石圈厚度为60~145 km.本文研究表明华南地区岩石圈显示出南北两侧上抬、中部下凹、东部受不均匀改造的趋势,这一结果与之前发表的文献所揭示的华南地区岩石圈东薄西厚的典型特征是不同的.研究结果反映华南地区岩石圈稳定性较好,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伸展作用对岩石圈的改造程度有限,可能主要以不同形式的软流圈底辟为主.  相似文献   
2.
介绍瑞利波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武汉市江夏区某道路改扩建的工程实际,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剖析环水东湾新城过去发展不理想为起点,分析近年及将来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环水东湾新城发展的新机遇。同时结合环水东湾地区的资源特色和茂名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环水东湾新城的发展策略。认为:①解决环水东湾新城较长时期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需要通过产业先行,激活活力;强化地域特色,营造新城魅力和更优的宜居环境;形成旅游开发与城市开发互动格局。②成就服务新城的成长,需要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尤其北部旧城区部分人口与服务设施的南迁和博贺-北山港及临港产业的开发。③增强新城的可进入性,需要梳理茂名三大板块之间、新城与珠三角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相似文献   
4.
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摄影测量从产生到现在 ,已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在国内外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目前 ,大多数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及时反映摄影测量的最新进展 ,其教育教学和实习的重点依然是模拟和解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摄影测量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包括摄影测量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整和优化和教材建设、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了本人摄影测量学的教学实践 ,从实际出发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对摄影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统计,反映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趋势,发现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五个问题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条途径:①提高地理科学的社会认知度;②改善专业结构,扩大专业规模;③加强高等地理教育研究;④深化高等地理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6.
现代测绘学与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现代测绘学的技术体系、本质及其内涵,探讨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论述了非差相对定位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建立非差相对定位模型的基本原则,介绍了建立单历元非差相对定位模型的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详细过程,利用LAMBDA方法实现基线单历元模糊度的固定。对单历元非差相对定位的基线解算精度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洋  李郇  许学强 《地理科学》2007,27(2):142-1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对中国的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影响下,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空间格局也由北南差异转变为东中西差异,同时,中国省级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影响中国城市化省际差异的因素方面,传统的农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影响正逐渐减弱,乡镇企业及外商直接投资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林喜 《福建地质》2011,30(2):101-107
大田琴山铁矿主矿体呈似层状贮存于晚古生代经畲组中,其形态和产状受地层控制明显,次要矿体以脉状、透镜状居多;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显著,属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内乡牧虎顶花岗岩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秦岭造山带的二郎坪—夏馆地区,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并有大量花岗岩侵入体分布。重点研究了牧虎顶花岗岩的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该岩体副矿物含量高,组合复杂;SiO2含量高,变化大;Au、Ag等成矿元素和Sr、Ba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而Rb、Co、Ni等含量低;富轻稀土,具中等负铕异常。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其他许多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牧虎顶花岗岩属加里东期陆壳改造重熔型花岗岩。本区花岗岩与金矿有密切成因联系。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床的部分成矿金属物质和成矿流体及全部硫源来自花岗岩或岩浆热液,岩浆活动并为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和聚集提供了热动力,因而花岗岩是本区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主要在含矿花岗岩体及其附近开展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