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past state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systems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and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t the onset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loss of (old) data is a major threat to understanding better and mitigating long-term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anthropogenic changes to the environment. Although this is intuitively evident for old and local literature of any kind, even present-day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of papers without the underlying raw data makes access to basic information a crucial issue. Here, we summarise experience resulting from a EU-funded Internat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CO) project (CENSOR) addressing Coastal Ecosystem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the 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context. We show that indeed “Grey Literature”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knowledge about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 systems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We argue that public archiving of original data of present-day research and old (Grey) Literature and easy public access are important for appreciating today'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both past and present.  相似文献   
3.
地下管线的数据采集和建库是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提出了针对目前非开挖敷管数据三维数据采集和整理结合CAD进行三维成像的思路,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地下管线的系统高效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的很多数据和敏感信息都存放在MS SQL Server数据库中,但是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性却一直没有像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恰当的测试评估。鉴于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两类不同的安全漏洞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渗透测试,给出具体的测试方法,用以指导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进行自测试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以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漏洞修补。  相似文献   
5.
为了存储和管理复杂的地质数据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数据模型,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时象得到精确和完整的表达。本文讨论了用UML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设计,给出了基于GeoDatabase模型建立地质数据库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6.
土地更新调查成果与二次调查数据衔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实际,论述了在调查工作中对原土地更新调查成果的利用,对需补充、完善的调查内容逐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如何处理两次调查数据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选择辽西为中心,以近东西向延伸800km的辽蒙地质走廊为研究区,通过年代学研究,确认130Ma以来的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对称分布的时空格局,具有“中间老、两侧新”的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软流圈来源的岩浆向东西两侧侧向流动,岩浆来源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软流圈底辟体上涌和水平侧向流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研制的“军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从系统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明确了系统应包括的基本功能,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洞穴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洞穴这一具有多方面价值的、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而建立了中 国岩溶洞穴数据库,首期完成900个洞穴数据建库工作。数据库中含有图、文、声、 像等方面的数字化信息,数据容量2500MB,作为非商业数据,可通过授权共享,为 科研机构、旅游行业和公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三维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明  孙卫东 《新疆地质》2005,23(3):308-310
介绍了以3S技术为手段,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三层结构体系,使用Dephi开发工具,结合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尝试以数据库SQL Server组织、存储、管理海量的中巴资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新疆1:10万地形矢量数据,应用OpenGL技术实现海量三维遥感影像数据的三维立体显示浏览,进而完成全疆三维遥感影像库建库和三维显示及漫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