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5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1025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278篇
海洋学   661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昱华 《海洋通报》1994,13(2):7-12
本文给出应用实测波浪数据确定JONSWAP谱参数的方法,若Hs,Tz,Tc分别为实的有效波高,平均上跨零线周期,平均峰-峰周期并令y=Tz/Tc,本文导出求解谱参数γ值的方程f(γ,y)=0。根据这个方程的解并应用最小二乘法,γ作为y的函数的表达式可写为(对于2.54≤γ≤15.34及1.6≤y≤1.79)。  相似文献   
2.
天灾研究中的当代物理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当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化方法,将日-地空间量子化。借天体分层结构特征,对地震震级公式及天体引潮力激起的孤波储能触发地震的原理作了探索性讨论。  相似文献   
3.
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常需要较大的勘探深度和较高的深部分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钻孔的井地或跨孔电阻率成像技术适应这种要求,但引起的视电阻率响应复杂,从而给资料的正确处理与解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有必要通过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相结合的手段,对理论模型井地或跨孔装置的响应异常规律进行研究.文章通过设计一个典型地质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2D跨孔电阻率法有限元正演计算,并将模拟的响应视电阻率作为反演的输入,结合平滑约束最小二乘反演,分析了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凌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分别估算了各水资源分区的河道生态需水量(包括生态基流量、自净需水和输沙需水)及各区的河道生态需水贡献量。提出了使用偏枯年(75%保证率)水文数据估算河道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弥补了Tennant法、枯水季最小流量法等方法计算结果偏大或偏小的不足。结果表明,大凌河的4个河段(建凌站以上、建凌站至朝阳站、朝阳站至义县站、义县站至锦县段)的河道分区需水量分别为0.55×10^8m^3、5.21×10^8m^3、3.9×10^8m^3和1.34×10×10^8m^3。锦县水文站以上河道生态需水总量11×10^8m^3,占地表水总资源量的59.75%,因此.大凌河地表水资源取用率应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多传感器观测环境下带乘性噪声系统的逆向最优滤波与反褶积融合估计问题 ,本文提出了 1种基于极大似然准则的最优融合算法。该算法中各单传感器间并行计算 ,并且融合中心与单传感器处理中心间无反向通讯 ,因而执行效率较高。仿真表明 ,该融合算法产生的逆向滤波与反褶积比单传感器处理结果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河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征及河槽类型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对河口冲刷槽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长江口南支、新桥水道、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研究对象,以2001年洪季和2003年枯季实测资料为根据,比较分析了长江口涨落潮槽的水流、泥沙、优势流和优势沙等动力特征,结果表明用单一因子分析河槽性质不够全面.提出了一个(无量纲因子)河槽类型系数(λ)来综合表述河槽的多种水文泥沙特征,可以较全面地用多个影响因子来合理地判断河槽类型.  相似文献   
8.
验潮井的功能,在于随潮性和消波性,1984年对福建等地13口验潮井潮汐自记曲线的调查得知,50%左右的验潮井消波性能欠佳.本文以具体数据和图例,介绍四口验潮井进水孔经改进后,消除一定高度海浪的影响,获取较为准确的潮汐记录曲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10.
黄河口邻近海域无潮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30年代小仓申吉便发现渤海存在两个半日潮(M2)无潮点,并用等高线法作出了同潮图.50多年来,秦皇岛附近的无潮点位置基本确定,而黄河口邻近海域的无潮点位置不大确定,自1980年以来,许多学者[1-5]先后对渤海潮波进行数值计算,在得出各自的潮波图中,反映了作者们对无潮点位置的判断,当时由于黄河口邻近海域的实测水位资料少,无法判断哪种图更符合实际情况,而只是一种推测.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黄河口五号桩海港码头轴线上,放置几台水位计进行水位观测,获取了一个月的同步观测资料,经分析确定M2无潮点的位置在03号站的东南方约2km处[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