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1篇
海洋学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各国海军都非常重视反潜作战,在加快装备更新换代的同时,不断改进作战体系和样式.其中网络中心战是美军推进新军事革命的重要研究成果,目的在于改进信息和指挥控制能力,形成涵盖太空、空中、水面、水下的攻防对抗体系,其发展经验对于提升我国航空反潜作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惊涛 《海洋世界》2008,(1):71-75
捉摸不定的C1:反潜护卫舰 C1型反潜战舰是一种排水量约6000吨的多用途战舰,也称“全球护卫舰”,目前计划采购10艘。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海军就提出并进行“未来护航舰”(FE)概念的研究,计划在2010年左右服役,替换22型和23型护卫舰。FE主要作为一级专业的反潜战舰,但也具备一些通用能力。到1998年时《战略防务回顾》把FE重新定义为“未来水面战舰”(FSC),当时计划采购多达20多艘。  相似文献   
3.
随着反潜深度加大,反潜距离增加,当前反潜作战的难度越来越高.对反潜武器作战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有反潜作战样式的不足;阐述了超空泡武器的发展现状与优势,提出了应用超空泡技术,发展一种依托火炮平台发射超空泡反潜弹药的初步设想,并对超空泡反潜弹药的弹道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文末展望了该型反潜弹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4,(9):78-78
<正>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尽管两国近在咫尺,但这支武装力量并不为国人熟知。小编在此简单向读者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日本海上自卫队是隶属于日本政府防卫省的特别机关,在地位上相当于他国的海军,即日本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前身是日本帝国海军,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日本帝国海军解散,1947年的日本宪法表示日本军事武装力量只用于维持自卫。1952年4月26  相似文献   
5.
施征 《海洋世界》2014,(7):70-73
<正>当1996年印度新一代导弹"德里"级驱逐舰下水栖装之时,印度海军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一级驱逐舰的研制工作。当时计划被命名为"Project 15A驱逐舰"计划,由马扎兰造船厂负责研发新一代驱逐舰。该级舰是在"德里"级驱逐舰基础上,对隐身,区域防空进行研制改进的一级驱逐舰。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是印度大型水面舰艇中最先进并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级导弹驱逐舰,在一定程度上可与美国的"阿利·伯克"级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正>轻型护卫舰虽然不若驱逐舰或护卫舰配有大型声呐,但在浅海或近岸区域接战时,反潜武装反而比侦搜设备更为重要,其中又以轻型制导鱼雷及反潜火箭弹各擅胜场。美国"雷神"的Mk46轻型反潜鱼雷拥有广大市场……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潜巡逻机使用航空自导深弹的攻潜作战问题,在分析基本攻潜过程和投弹瞄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潜巡逻机连投航空自导深弹的攻潜效能评估模型。 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分析了潜艇目标采取纯机动对抗时,连投深弹时的投弹参数对攻潜效果的影响,进而总结了反潜巡逻机连续投放航空自导深弹攻潜的基本方法,对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传统深弹武器的优缺点和深弹武器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与定位,剖析了国外2种先进的深弹武器——俄罗斯3aгoн–2航空深弹和德国"海矛"火箭自导深弹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一种新型通用垂发自导深弹的初步设想,并对新型垂发自导深弹的作战效能进行了仿真计算.文末展望了该型深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潜艇具有优异的静音性能和作战能力,我国水下国门洞开,驱护编队、航母编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相互独立的反潜探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立体的探潜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利用多源的探潜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提高对潜艇的识别准确度和反应时间,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反潜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海军反潜作战装备的快速发展,反潜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要求我们加快反潜作战战法创新。 在水下预警探测声呐基阵信息支持下,为拓展反潜兵力的应用场景,发展创新了传统反潜兵力的战术战法, 深入分析了作战指挥原则和兵力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