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就在人们担心石化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们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了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俗称可燃冰。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这无疑给未来的能源需求带来了福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燃冰的发现纯属偶然。在上世纪30年代,为了输送天然气,铺设了输气管道,但工程人员发现,一些输气管经常奇怪地被…  相似文献   
2.
《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F0002
可燃冰模拟实验成功;我国首台12000米钻机投入使用;世界首只地质GPS数字罗盘面世。  相似文献   
3.
咨讯 《地质学刊》2005,29(1):36-36
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最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地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所形成的貌似冰状、可以燃烧的固体。据测定,1m^3“可燃冰”可释放200m^3的甲烷气体,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是常规天然气的2倍-5倍。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炭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以肯定,“可燃冰”将是未来人类理想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人在最近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07年5月1日凌晨,在我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  相似文献   
5.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7):64-65
记者22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近日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由多个高强度抗腐蚀金属材料气密容器纵向排列,通过水下计算机实现对孔隙水采样的全自动监控和采集。该系统近日搭载于“海洋四号”科考船进行海上试验,其最大工作水深超过4000m,沉积物采样深度大于5m,可同时采集11个层位的孔隙水,系统仅在海底停留5分钟,每个层位采水量皆超过100mL,共采集孔隙水1198mL,  相似文献   
6.
近来,迫于发展需求、急于改变能源依赖他人局面的日本,把目光投向了海底“可燃冰”。  相似文献   
7.
以现有技术开采位于大洋底部的可燃冰着实不易,不但出产率不甚理想,而且能耗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出产率更高、能耗更低的可燃冰减压开采法。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4月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到2010年8月,事故油井共向墨西哥湾泄漏490万桶原油,造成了墨西哥湾的巨大环境灾难,这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开发的担忧与思考。海洋占据着地球面积的71%,其蕴  相似文献   
9.
各地     
《湖南地质》2012,(1):11-11
青海:煤田发现“可燃冰”为保护暂不开发 青海省副省长徐福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可燃冰的勘查与研发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不以任何方式对发现可燃冰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三露天煤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07,34(6):42-42
国土资源部2007年6月5日宣布,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获重大突破,5月1日凌晨在南海北部钻取“可燃冰”首次采样成功,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