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4篇
  免费   2230篇
  国内免费   3024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1116篇
地球物理   2117篇
地质学   7887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777篇
自然地理   1464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801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39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22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运动及变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利用2维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以位移代替围压作为边界约束力,研究青藏东北缘现今块体划分及其运动变形。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以GPS点测量位移作为模拟结果约束点,得出了较合理的块体划分模型和随时间演化的主应变分布图,并把应变高值区与近几年来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作对比,得出了研究区内地震危险性可能较大的区域。另外,对模拟的甘青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缘带断裂左旋运动做了大概计算。  相似文献   
2.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3.
编制省(区)国土资源地图集和编制其它地图集一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总体设计系统、编辑试验系统、编绘实施系统、制印生产系统组成,这些阶段或分系统都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要完成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合理有效的组织领导。其中最根本的是用统一的设计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通过总体设计系统把复杂的各种工序变为众多参加者的具体作业,把各种具体作业纳入总体设计思想,以便完成一部高质量的地图集。因此总体设计是编制地图集的基础工作,而明确图集的编制原则又是图集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结合甘肃省国土资源地图集的编制实  相似文献   
4.
林志 《国土资源》2006,(1):40-43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玛多县境是黄河源区的主要片区,这里因处于三江源区青藏高原腹地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多风干旱的气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20年来,由于大气环境的逐渐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如草原开发和过牧等因素,玛多县境内黄河河段、湖泊、湿地及草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6.
7.
极地日记     
胡楠 《海洋世界》2005,(3):8-13
此时此刻,中山站微风习习,彩旗招展,大厨已经为冰盖队的英雄们准备了热汤面,让凯旋的弟兄们吃上第一顿可口的热饭菜,工程组的同志们早早接通了管道,要让英雄们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北京时间13点45分,四辆雪地车一路高歌,浩浩荡荡,相别又相逢,终于安全回到基地,至此,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举世瞩目的南极大陆冰盖冲顶行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6,(5):22-23
船载直升机保障系统为了增强海监在海上的执法能力,扩大巡航区域,提高应急反应速度,“中国海监83”船上专门设计建造了直升机船载系统,为1架Z9型海监直升机搭载、起降提供了条件。直升机船载系统由调度指挥系统、起降系统、喷漆燃料及加油系统、消防灭火系统、维修保养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零偏VSP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六级三分量检波器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导孔中实施了零偏VSP测量.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主要介于4500~7000m/s之间,显著高于一般的沉积岩地区,而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声波测井速度系统地稍低于VSP层速度,可能是由于井壁处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造成的.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和岩性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榴辉岩的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显著高于片麻岩类岩石;由榴辉岩退变生成的斜长角闪岩类岩石,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主要与其退变质程度有关;超基性岩中的裂隙系统导致其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大幅度下降.由于榴辉岩与其他岩石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此用零偏VSP资料标定该区地震波的地质层位是有效的.关于地震波反射的原因,通过综合研究地震波(包括反射纵波、上行转换横波、井筒波)的特征、岩石速度和密度分布以及井径变化,认为主要是岩性分界面、韧性剪切带和断裂(带),但还有一些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