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勘察设计》2006,(7):59-59
目前,青海省建设厅向全省通报了对西宁、海东和海西等地区210个建筑工程项目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检查结果:民用居住建筑严格执行了建筑节能50%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及施工图审查和备案覆盖面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6,(5):64-65
新建民用建筑必须强制性达到节能率50%的标准,在我省推行已有半年。在最近一次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中发现,我省绝大部分新建建筑正在实行这一标准,建筑节能已由试点向全面实施发展,自然、节能的“绿色风”吹向了整个建筑领域。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江苏为全力推动建筑节能要打出系列“组合拳”。  相似文献   
3.
4.
一、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我国现行的土地登记制度是介于权利登记与托仑斯登记制度之间的一登记制度。权利登记制由德国首先创设,因此又称德国制或登记要件主义。登记由于具有公信力,因而对于交易安全具有极为彻底的保护作用。完善的权利登记制度还会对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交易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登记公信力的赋予在使交易安全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由于不可能绝对杜绝登记与实际权利状况不符的现象,因此,可能使真正权利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土地登记制度兼具权利登记制度和托伦斯登记制度的特点,偏重于权利登记制度。其主要特点为:采用形式主义立法;采取实质审查主义;登记有公信力;强制性登记;登记簿的编成采取物的编成主义;颁发权利凭证;土地登记不仅登记土地权利的静态,而且登记土地权利的动态;土地登记不及地上的建筑物和附着物;土地登记机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09,(5):10-10
现批准《腈纶工厂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88-2009,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3.4、3.3.8、4.3.8、4.4.6(3、6、7)、5.2.6(2)、5.7.2(3、4)、6.3.2(3)、8.3.9、8.4.8、9.2.5、9.3.3、9.5.1、9.5.7、9.5.9、10.3.8、10。4.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2号 现批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5—2009,自2009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5、3.1.3、3.4.1(1)、3.6.3(4)、4.1.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7.
资源税是对纳税义务人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生产盐所课征的一种税,征收方式是以资源产品为课税对象,主要目的是调节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益,体现资源有偿开采,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基本性质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课税,由税务机关征收,具有强制性、规范性、无偿性等一般税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1,(11):88-89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下文简称《标准》)。新标准从住区选址等8个方面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了整套规范技术体系,并对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9]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比较 1.土地征收权是政府特有的一种行政权力 由于土地征收的强制性,涉及到对被征土地权利人造成的权利变更等关系,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地区)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地的主体是国家,对征地主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