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杰 《海洋地质前沿》1994,(11):F003-F003
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海洋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分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和青岛市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9—20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沿海地区高教、科研、部委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3.
沙湖景观     
  相似文献   
4.
孢粉在苏北沿海辐射状砂脊群地区沉积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家声 《沉积学报》1987,5(4):147-158
把孢粉学用在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把孢粉作为沉积物的特殊成分,指示物质来源及其分布规律,以了解海洋沉积环境的方法,在我国颇为少见。该项研究将丰富孢粉学的研究领域,促进海洋沉积环境研究的深入。这种有益于沉积环境研究的孢粉指示法,应该在沉积学的研究中,予以深入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区环纹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暖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  相似文献   
6.
郑州地区深约4~12m多处发现有1-2层灰黑色黏土层,具有湖沼相沉积特征。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文明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稳定的水源是先民生存繁衍的基础,探究古湖存在对认识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区张五寨、司马村、后真村、安庄村等4个含湖沼层剖面,采集2个标准钻孔和15个控制孔岩心,进行沉积学、物理磁学、生物化石、有机碳和地球化学等环境指标分析。湖沼层系灰—黑色黏土—粉砂黏土,夹于上下河流相沉积中。放射性碳和释光等测年技术测定结果表明,湖沼层时代为全新世中期,约3~8kaBP。黏土含量高值与磁化率低值对应,反映出径流搬运的磁性重矿物较少,表明较弱的水动力条件或静水沉积,代表湖沼相环境。孢粉分析出香蒲属、蓼属、莕菜属、狐尾藻属、眼子菜属等水生植物花粉,最高占草本的19.4%。该湖沼层中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1.6%,最高达29.4%。化学元素综合环境C值与黏土含量变化同步,反映出古湖在气候湿润或降水增加的环境下形成;还反映了流域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少,主要搬运细颗粒物质入湖。沉积证据重建的全新世中期湖沼环境,与区域仰韶和龙山文化的古遗址点分布特征一致,由此定量估计了其分布范围和面积。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全新世存在古湖沼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人文考古、遗址发掘提供实践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人类世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讨论。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单元之一,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能为理解人类世做出贡献。本文从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世本身特征为切入点,讨论了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对人类世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湖泊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清晰的内部作用关系、完备的理论支持和时空数据支撑,能够为人类世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提供研究框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的稳态转换与地球环境进入新的地质时期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界定人类世开始时间、总体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和机制。本文指出人类世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湖沼》2012,(2):209
(1)《海洋与湖沼》2011年最新公布的总被引频次在海洋科学期刊中名列第一位;影响因子为1.404,学科影响指标和综合评价总分均列海洋科学期刊首位;综合评价总分在全国科技期刊中排第18位。  相似文献   
9.
《海洋科学》2012,36(1)
邢磊,赵美训等:通过对南黄海YE-2柱状样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在5000~6000年黄海的生产力和陆源输入发生明显变化,指示黄海的现代环流体系大约形成于5000~6000年前。由于环流体系的变化,黄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早全新世以甲藻为主,中晚全新世颗石藻的贡献上升。  相似文献   
10.
《海洋科学》2012,36(5)
Waterborne Fe(II) effects on juvenile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respiratory rate, haema- tology and gill histology analysis 吴志昊,尤锋等:水中Fe(II)对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s)的呼吸造成显著影响。2mg/L的Fe(II)处理7d就会导致鱼的死亡以及鳃结构的严重破坏,0.1mg/L和1mg/L处理28d也会造成鳃结构的改变,但0.01mg/L和0.05mg/LFe(II)并未使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