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讯     
《海洋世界》2005,(1):1-2
外来物种入侵警报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12月8日在召开的全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This is a 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to evaluate change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xposure of young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 (MMT) into Australia in 2000. The cohort includes 57 females and 56 males; age range of 0.29 to 3.9 years. Samples are collected every 6 months from children in residences located at varying distances from major traffic thoroughfares in Sydney. Environmental samples: air, house and day care dustfall, soil, dust sweepings and gasoline. Samples from children: blood, urine, handwipes prior to and after playing outdoors, and a 6-day duplicate diet. All samples are analyzed for a suite of 20 elements using ICP-MS.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hree 6-month sampling periods for Pb and Mn. For dustfall accumul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ver the 3 sampling periods (time) for Pb or Mn,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exposure' (traffic volume and proximity to the road) and Pb but not Mn. For handwipes, Pb and Mn in wipes taken from children after playing outdoors were usually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or wipes taken prior to play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Pb or Mn in handwipes with traffic exposure. Dustfall accumulation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Pb in the handwipes, and dust sweepings wer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Mn in handwipes.  相似文献   
3.
煤中有害物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煤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分布赋存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探讨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态、世代交替、有机硫的结构及煤中硫的地质成因。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地质分布、赋存状态、迁移聚集机制及其环境危害。并对煤及燃煤产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赋存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指出了煤中有害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地区多处有臭水泉群出露。臭水泉就是含有Na2SO4、NaCl等盐类矿物离子,并排放硫化氢(H2S)气体的高矿化度咸苦水。在系统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ETM卫星图像,提取臭水泉群的分布信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访问、取样化验,初步查明臭水泉的位置、流量、水质及其对环境的危害,结合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点,分析臭水泉的地质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的臭水泉主要分布于马东山复背斜的南北两端及东西两翼,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于沟底,中、新生代高含盐量地层是臭水泉群中盐分的物质来源,北东向、北东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和构造裂隙是臭水溢出的通道。臭水泉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局部大气质量下降,污染地表水体和河谷潜水,造成土壤盐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区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云南金顶铅锌矿是镉元素富集区,采矿活动导致镉元素释放出来进入地表环境造成镉污染。矿区不同岩石中镉分布差异比较大,围岩中镉含量范围在50×10-6~650×10-6之间,平均310×10-6,原生矿中镉含量范围14×10-6~2800×10-6,平均767×10-6,氧化矿中镉含量范围110×10-6~8200×10-6,平均1661×10-6,其平均值最高。氧化矿是镉元素的主要载体和释放源。淋滤实验表明矿石易氧化而释放出镉等有害元素,滤出元素可以迅速发生沉淀或被沉淀物包裹,其能力表现为Zn>Pb>Cd。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下游江河段水体中隔的平均值为15.7μg/L,悬浮物中镉平均值为49.3 mg/kg,沉积物中镉平均值为203.7 mg/kg。矿区富镉岩石和矿物的自然风化是造成江水体和沉积物中镉污染的直接原因,对流域水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分析以往地质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ETM卫星图像,提取臭水泉群的分布信息,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访问、取样化验,初步查明六盘山地区的臭水泉主要分布于马东山复背斜的南北两端及东西两翼,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于沟底,中、新生代高含盐量地层是臭水泉群中盐分的物质来源,北东向、北东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和构造裂隙是臭水溢出的通道。臭水泉流出的高矿化度咸苦水及H2S气体,已造成的局部大气质量下降,地表水体和河谷潜水矿化度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分布规律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铊在硫铁矿焙烧灰、渣中的含量,探讨了含铊硫铁矿燃烧后铊在灰渣中的集散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结果显示硫铁矿焙烧灰渣中铊含量远高于克拉克值和土壤背景值;与原矿石相比,铊在炉灰中富集,炉渣中含量减少。硫铁矿燃烧产生的含铊灰渣对环境危害增大。  相似文献   
8.
煤矸石的环境危害及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矿区煤矸石大量排放的现状,介绍了煤矸石的形成以及煤矸石大量堆放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并概述了煤矸石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燃煤过程中有害元素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经燃烧之后的存在形式与去向,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热解释放行为及其转化机理;强调煤中无机组分为主要存在许多有毒、爱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来,然后再分异扩散到各种燃烧产物之中,地民人体廷民危害;指出今后研究不仅限于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形成机理,更应侧重对燃烧产物中毒、有害元素的分异与去除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试验,力求使燃煤对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质》2008,24(2):60-60
现代社会,电池已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年消费电池80亿只,而用过的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巨大危害。废旧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