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松辽盆地同加拿大西部盆地同属环太平洋构造带控制的中生代内陆盆地,二者在构造环境、演化条件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松辽盆地的稠油、油砂藏有着很可观的远景储量。借鉴加拿大地球物理勘探经验及技术,勘探并开发松辽盆地斜坡地带稠油、油砂藏。  相似文献   
2.
长春岭油田具有低温、低压、高黏度、易析蜡等特点,采用火驱开发方式获得一定的增产效果.为了考察不同开发方式对长春岭油田107区块开发效果的影响,根据火烧油层机理,建立考虑重油裂解、燃烧等影响因素的弱稠油油藏火驱地质模型,采用STARS软件进行热采数值模拟,分析开发方式、注气速度、排液量、采注比等因素的影响;优选目前油藏条...  相似文献   
3.
中东YD油田为海相碳酸盐岩地层,Kazh地层分布着活跃的非均质沥青质稠油,高压并含有酸性气体,为非目的层,需要钻穿并封隔该层后对下部产层进行开发。由于沥青质稠油层分布不均,孔隙压力不确定,对钻井工程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在一期施工中,3口井由于沥青质稠油的侵入被迫工程弃井,未能实现工程目的。针对此世界性难点问题,开展了沥青质稠油侵入机理实验研究、固化剂研制、控压钻井技术应用等一系列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提出了复杂沥青质稠油层安全钻井技术对策,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稠油油田开发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频谱成像技术在稠油热采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谱成像技术可有效的描述地质反射层厚度的非连续性和岩性的非均质性,其在理论上主要是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过去通常采用以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算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估算的地震振幅谱的重要特征是所选时窗长度的函数.如果所选时窗过短,振幅谱会与变换窗函数褶积,失去频率的局部化特征,而且过短的时窗会使子波的旁瓣呈现为单一反射的假象.增加时窗长度,会改善频率的分辨率.但如果所选时窗过长,时窗内的多个反射会使振幅谱以槽痕为特征,很难分清单个反射的振幅谱特征.由于在实际运用中,以傅里叶变换相关的算法的时窗问题,难以选择好时窗长度,而且无法定量分析时窗长度产生的偏差,因而会使振幅谱的估算产生偏差.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成了非平稳性信号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已取代了傅里叶变换的分析方法.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瞬时谱分析技术能得到精确的时频分析结果,同时避免了时窗问题.它反映出了储层在纵向上时间及厚度上变化情况和横向上的地质不连续性的信息,因此能使解释人员快速而有效地描述储层特征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6.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对地层原油含有溶解气的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河南油田于199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调研及可行性研究,出砂冷采机理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并于1997年6月进入现场先导试验,矿场试验已展示出明显出砂冷采特征的G4906井,日产油量20t-30t,是常规开采和蒸汽吞吐的10倍和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出砂冷采工业化应用配套技术的形成和应用,将使国内及河南油田稠油资源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区地层特点和工程技术要求,以及现场发生井下复杂情况的原因分析,选择了泥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对策,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对存的缺陷提供了解决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油田L131井稠油,采用自制的TR-02乳化剂,根据稠油乳化降黏原理及O/W型乳状液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和含量、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相体积分数等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初步探讨了在TR-02中加入纳米助剂TR-23,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纳米材料在稠油乳化降黏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乐安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难度大。该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多期次油气充注影响,原油黏度差别较大。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乐安油田8口井所采的9件油样进行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以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和后期油气充注对原油物性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作用改造明显,生物降解级别至少在6级以上,但是最终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油黏度主要受后期油气充注作用影响。25-降藿烷与正构烷烃系列共存、重排甾烷和规则甾烷以及藿烷与25-降藿烷系列绝对含量的变化关系均说明乐安油田的原油属于生物降解和多期充注共同作用的混合原油,其绝对含量与生物降解作用和油气多期充注作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该区稠油的形成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可为以后稠油的生产开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成因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均发现了稠油。运用油藏地球化学及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在对稠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的正构烷烃、类异戊间二烯烷烃、甾萜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车排子地区稠油的成因及生物降解程度,分析稠油的油源;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和烃源岩资料,分析研究区稠油的成藏期次和运移途径,建立稠油油藏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稠油主要来源于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部分有侏罗系烃源岩生成原油的混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稠油油藏为后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存在两期成藏过程,第1期为白垩纪到古近纪,主要存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第2期为新近纪以来,主要存在于新近系沙湾组储层中;稠油主要通过红车断裂带和不整合面运移,而且运移时伴随着生物降解,在聚集成藏前或运移前已经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聚集成藏后又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