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有限元方法 ,建立了崂山头至古龙咀连线以西海域二维潮流数值计算模式 ,数值模拟了田横岛、绿岛码头建成后对附近水域水动力的影响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码头建成前后流场分布在离码头区500m以外几乎无变化 ,在码头附近除围海造田减少了部分海域面积外码头周围水域流场有变化 ,其最大量值减少范围500m外流速小于1.73cm/s、余流小于0.44cm/s,而流速方向角变化范围小于8.1°、余流小于12.8°。最大流速发生时刻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台湾近海热液体系独特的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雪刚  吴斌  郑豪  樊炜  叶瑛  陈镇东 《海洋学报》2019,41(10):161-168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近海发育了多处热液活动,其中最典型的为龟山岛和绿岛热液体系。本文对海峡两岸在龟山岛和绿岛热液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周边生物体的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龟山岛热液喷出流体具有全球最低的pH(1.52),富含重金属元素和CO2等酸性气体,是周围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的来源;绿岛具有全球热液中最低的溶解有机碳浓度(14 μmol /L),且具有特殊的动力学特性。喷口周边分布了较为罕见的自然硫烟囱体和硫磺球。喷口的高毒性、高酸性热液改变了热液区生物体如螃蟹的生活习性和解毒机制。热液区的主要活跃菌群为参与碳、硫和氮代谢途径的γ-和ε-变形菌。主要生物质合成以硫还原和硫氧化的化能无机自养型生物为主,微生物硫代谢促进了热液系统中的微生物能量流动和元素循环作用。某些热液生物采用繁殖期迁徙的机制应对高毒性、高酸性热液环境。在热液活动的胁迫下,这些微生物产生了新颖独特的代谢产物。此外,龟山岛和绿岛热液体系还受到了潮汐、台风和地震等灾害性事件的影响。台湾近海热液体系的研究对认识热液地球化学循环、探讨热液的生态环境效应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绿岛模式"研究--一个循环农业企业案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玲  林琳 《地理科学》2006,26(1):107-110
指出潮州市绿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先后实施“果林开发”战略、“种养结合”战略和“旅游带动”战略,经历了“绿岛名、优、稀水果产业基地”、“绿岛猪—沼—果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绿岛循环农业生产基地”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绿岛模式”。认为“绿岛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循环农业生产系统,在形态上表现为以生态农业旅游区为载体的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模式,属于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