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于1989年7月和11月分别收到黄宗国先生采自大亚湾附着物试板和香港大学张佩珊女士采自香港潮间带的一批标本,还有严文侠先生于1990年6月采自珠江口浮标的标本,共计37号,经整理鉴定为8科12属15种。其中8种为中国近海的首次纪录。 以上材料大部分取自附着物试板和浮标,小部分采自潮间带。  相似文献   
2.
任先秋 《海洋与湖沼》1989,20(5):466-473
于1986,1987年在南海珠江口浮标上采到(严文侠采)无柄蔓足甲壳动物标本。经本文作者鉴定,系两新种——珠江藤壶Balanus zhujiangensis sp. n.、美丽藤壶 Balanus pulchellus sp. n. 和一新记录——皮氏小笠藤壶Tetraclitella pilsbryi (Utinomi,196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青岛对丝藻属Antithamnion Nagel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丝藻属由Nageli,C.1847年建立,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已报道的约有45种。近年来Wollaston等根据藻体小枝及腺细胞等特征,将原属于对丝藻属的一些种类移至凝对丝藻属Antithamnionella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树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向海林带不同树龄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条地藤壶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到182cm,此高度为潮高约512cm海水才能浸及,在一年中约有将近90%的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附着高度(h)与树高(H)比值h/H以5龄树最大,达91.9%。树层最大密度达46600Ind/m^2,最小为172Ind/m^2。在同一树龄的不同树层,密度表现为先随树高增大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密度后又下降。在不同树龄的同一树层,密度高低变化,分布一般出现多个峰。白条地藤壶最适宜附着和生长在桐花树茎上100-120cm树层(浸及此树层的海水潮高约为430-450cm)。树层最大生物量为1719.05g/m^2,最小为5.39g/m^2。生物量分布与密度的相似。  相似文献   
5.
6.
根据1957~1987年期间采自浙江和福建沿岸的仙菜科海藻标本,初步鉴定有7属14种。分两次报道,首先报道其中的5屑7种:复羽多孢藻Pleonosporiumvenustissimum、日本对丝藻Antithamnionnipponicum和卡洛绢丝藻Callithamnioncallophyllidicola为我国首次较全面描述和绘图记录;赫勒对丝藻Antithamnionhubbsii为浙、闽海域首次报道;而如下三个种纵胞藻Centrocerasclavulatum、日本凋毛藻Griffithsiajaponica和对公藻Antithammioncruciatum在浙、闽海区早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九龙江口红树林上附着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周时强  洪荣发 《台湾海峡》1993,12(4):335-34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附着动物7种,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和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是危害红树的主要附着动物。附着动物在河口红树林区的数量分布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少,其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期在夏,秋两季。生长茂密的红树林(郁蔽度大于0.5),附着动物主要分布于水流畅通的向海边缘和潮沟边缘的红树上。水流畅通程度是影响附着动物在红树林区向纵  相似文献   
8.
海产贝类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柯才焕 《海洋通报》1993,12(3):107-116
  相似文献   
9.
10.
几种海洋附着生物对海洋用钢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仪器进行自然腐蚀电位、线性极化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的测定,来研究微生物粘液膜和大型附着生物的藤壶、牡蛎、苔藓虫、蜾赢蜚及藻类的覆盖层对碳钢、低合金钢等海洋用钢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海初期(10天左右)试样表面形成的微生物粘液膜具有某一程度的保护作用,尔后随着浸海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减小,腐蚀率变大;几种大型附着生物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大小的顺序如下:蜾赢蜚>藤壶>藻类>苔藓虫>牡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