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2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技术研究观察了牙鲆和大菱鲆正常二倍体受精卵从胚盘形成到4-细胞期微管骨架的动态变化过程,获得了一系列中心体、纺锤体及核的变化图像。牙鲆和大菱鲆正常发育的受精卵中微管骨架结构-纺锤体和中心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基本相似,纺锤体及微管的形态结构也基本相似,大部分受精卵的微管骨架结构随卵裂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相同培育温度下,大菱鲆受精卵的胚盘形成时间要比牙鲆受精卵的胚盘形成时间晚10min左右,这与解剖镜下现场观察的结果相一致。首次利用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从分子细胞生物学角度对牙鲆和大菱鲆进行细胞学观察,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染色体操作提供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孝绪 《海洋与湖沼》1995,26(4):439-444
根据对中心体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论述了杂色体组操作过程中中心体对细胞分裂和倍性的影响。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多倍体育种中,其染色体组的加倍多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实现的,然而正是在此操作的同时也改变了细胞中中心体的数目。在双中心粒中心体细胞中,由于中心体数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细胞分裂中期纺锤体的极性(单极、双极或多极),进而影响到姊妹染色体的分离及细胞的分裂和倍性。深入仔细地开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细胞分裂的许多奥密,而且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染色体组工程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